中国经济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19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GDP增速首次“破7”,为6.9%,引来各方关注。然而,新常态下看清中国经济不能短视,必须用辩证视角,观大势、看全局、重潜力,才能真正全面客观看懂经济发展图景。
观大势,就要看清6.9%的增长背景。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对于经济总量已经超10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而言,这一增速实属不易。
观大势,还要掂一掂这6.9%的分量。从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从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到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从“三驾马车”驱动姿态更趋协调,到高技术产业强劲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种种变化表明,这一增速是有含金量的。
外界没有必要为中国经济运行“破7”过度焦虑。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大势没有变化,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推进,既符合调整的规律与方向,也符合预期。
经济发展不是短跑。保持一定的速度固然重要,但耐力与后劲儿同样不可缺少。当前,中国经济有着巨大增长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经济梯度发展、渐次开花,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改革与创新红利不断释放,这都将为中国经济列车继续前行提供充沛的动力。
不为一时起伏所扰,不为一时波动所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当然,保持定力不等于固步自封。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性与周期性调整叠加,弱复苏态势可能长期持续。我国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接续期,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未来挑战可能增多。因此,必须提高忧患意识,把应对困难的准备做得充分一些。
2015年已经进入“收官季”。只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营造奋发有为、竞相发展、深化改革的大环境,我们就一定能够答好经济转型升级的考卷。(记者王希、何欣荣)
2016年,身处中心城区的睢阳区科学谋划,加大投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该区采用PPP模式等,创造性地引入社会资本,破解资金难题,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
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已有五年多,距离触底还需满足三个条件,结构性改革是歼灭战更是持久战,未来经济很难有强劲的反弹趋势。同时他还透露,房地产投资正在逐步见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笔者认为,只要政策配合到位就大有可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好牌”还有很多。
中国经济在经受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后,走到了一个自身“潜在增长率”下台阶而“矛盾凸显”对“黄金发展”瓶颈制约日趋严峻的新阶段。
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在于房地产投资不断萎缩,而背后的直接原因正是房地产市场库存过高。
都说今年很“冷”,到底有多“冷”,数据会说话:12月3日,来自河南省统计局的数据称,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29.17亿元,同比下降0.2%,较1~9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04亿元,同比下降85.6%。
经济下行,资本寒冬,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生死大考,能活着已经不易。媒体在这样的关键时候,如果不能承担起引导方向,鼓舞士气的社会责任,那么也绝不能毫无底线原则地落井下石。
10月19日,省长谢伏瞻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分析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安排部署第四季度经济工作。
10月15日,全省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动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省政府召开。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10日在此间谈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时强调,“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表示,此次上调是为了反映2005年以来全球出现的价格上涨。世行参照当今世界最穷国的平均通胀水平,提高名义贫困线,而实际贫困水平则保持不变。
省统计局刚刚公布的各项数据显示,8月份我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8月工业生产略有回升但压力犹存,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但结构有所优化,消费市场稳中向好。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保证7%的经济增长仍需稳增长政策发力。
5年阵痛期,“阵”是周期,“痛”是代价,我们不可能“动大手术”,用“泻药”;也不可能继续依赖刺激政策,用“补药”。经济结构调整事关全局,需要对未来和改革多一些耐心。
7月份以来,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聚,多数传统产业增速有所下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制造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因此,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运行数据出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