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改革 敢于触及利益

2013-11-14 08:00 来源:新民晚报

  自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文件,卷卷都有力透纸背的“改革”。在坊间预期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力度或将空前。公报一出,举国研读:满纸改革荦荦大端,实质性突破在哪里?

  公报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最重要、最让人期待的突破,就是自我革命。全面深化改革,固然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层面,但其要旨则是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为“革自己的命”谋篇布局,涉及权力运行和利益调整,特别是制度创新,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涉及的领域和碰到的问题更深刻。

  哪里需要“自我革命”?往往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反复堆叠的所在,问题导向改革,问题倒逼改革。

  比如,公报首次提及,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过去习见的“基础性作用”平地飞升,行政力量则将拱手避让市场。这意味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性目标,其自我革命力度或将空前。如能落实,这将是从根本上抽离腐败的肥沃土壤,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撒手锏。

  再如关于财税改革,公报指“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事权、财权不统一,转移支付不完善,专项转移过多,缚住地方财政手脚,使钱用不到刀刃上,曾是地方政府集中的抱怨,于是乎,各地地方债高企,对土地财政无限依赖和迷恋。而狠下决心推进停滞数年的财税改革,可能是对房地产发展冲动的釜底抽薪。

  而像“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意味着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重大改革,城乡建设用地的成本不再有天壤之别,城乡教育、医疗的差距或将缩小,多方利益集团的激烈博弈有了破解目标: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终结长期存在的对农民的体制性剥夺与歧视。

  至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所寓意的改革重头戏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司法改革,更把手术刀直接对准了传统的、久拖未决的体制之弊:行政力量对要素市场以及司法审判介入过多。

  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动大手术如临险地,如履薄冰。要攻坚克难,驾驭改革大局,化解利益集团阻挠,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用意所在,设计、协调、落实、推进,超越现有利益格局,全程力推改革目标实现。

  如同我们过了十年、二十年才看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意义,恐怕也要过上几年,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其惊世骇俗的力度,特别是针对阻挠改革的思想观念障碍、体制机制障碍以及既得利益阶层障碍的顶层设计,其“全”,其“深”,其“难”,其“新”,值得期待。(新民晚报)

责编:刘大彬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