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新闻评论
映象首页 > 新闻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一个勺子》:良心之作

2015-11-25 16:05 来源:光明网

[摘要] 片名为《一个勺子》,勺子是傻子的方言包装,别小看了这一包装,它不但遮掩了直露,而且显出了文学性。

  这里的“良心之作”有两层意思:一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关于“良心”的故事,“勺子”救了“勺子”,好良心引来坏良心;二是它确实为“良心之作”,影片态度诚恳地讲述了一个底层人民的故事,故事很简单,却发人深省,几乎“缩影”了现代人的道德窘境。在近乎纪录片的白描手法下,让人感同身受,情绪与共。

  片名为《一个勺子》,勺子是傻子的方言包装,别小看了这一包装,它不但遮掩了直露,而且显出了文学性。故事的核心是“好人被异化成傻子”,在“现代聪明人”看来,这是难得的黑色幽默!然而幽默的背后是社会现实和哲理悖论——在怎样的现实下,有良心的好人竟然“难做”到无法自处,其间的每一处 “荒诞”都那么逼真。于是你突然发现,我们很大程度上就生活在“荒诞”之中而不自知,一个“勺子”用他笨拙的形象,照亮了现实,让我们窒息和反思。影片的调调很像伊朗的小成本电影(如《小鞋子》),故事简洁,寓意深刻。

  陈建斌饰演的男主角拉条子,是个底层草根的典型形象,他的老婆就是当年“捡”来的,后来儿子又犯事进了监狱;为了让儿子减刑,他不惜东挪西借,层层托人,但毫无效果。在如此困境下,他竟然遭遇一个甩也甩不掉的“勺子”。几番内心挣扎后,夫妇俩决定暂时收留勺子,同时贴出寻人启事,意欲找到勺子的家人。然而一拨又一拨骗子上场了,这些人的“精彩演技”让拉条子夫妇无所适从——他们“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一再让自己陷入窘境,因为以他们淳朴的良心,实在“看不懂”这个世界……最后,影片结束在“拉条子尝试做勺子”的镜头之下。显然,陈建斌是想用这个意味深长的“角色换位”来表达他的深意:一个勺子,又将重新迎接社会的、道德的种种险境,拉条子头上戴着的“勺子标志”防晒镜中,红绿颠倒,正如价值崩溃的社会……

  人物很少,故事简单,场景不多,基本属于小成本制作。但是影片的格局不小,以不露声色的“以小见大”显示了影片的思想分量。自然要感谢胡学文发在《人民文学》上的原著小说,也自然要赞赏陈建斌的慧眼识珠,如果他没有“发现价值”的慧眼,也不会“把这篇小说连续读了好几次,发现这才是我多年一直在找的故事。这个小说讲的是我们在跟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价值观和整个世界作斗争,它就像一个瓶子,可以容纳我这么多年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果陈建斌确有一个 “多年想要表达的东西”藏于胸中,那么我在这儿要对他表示致敬。很多导演一心奔商业去了,甚至丢掉了本已擅长的“人文内核”。而这位“菜鸟导演”竟然奔着情怀而来,一出手就有大家风范,这是中国电影的“幸遇”。

  同样“幸遇”的是,台湾电影金马奖的评委也是慧眼识珠,不仅让它入围金马奖5项提名,并最终夺得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和“最佳男主演”的荣誉。这是对“良心之作”的肯定,也彰显了评委的良心。由此,也“纠偏”了我对“新导演”的成见:并非所有的“演而优则导”都是奔着虚荣或利益而来,也有奔着情怀而来的。甭管他(她)是资深还是菜鸟,要紧的是作品。(刘巽达)

(责任编辑:张释文)

微视评

新华社评论员: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又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