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新的起点上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法治思维将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那么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至今,于法治概念之认知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对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神、实体、形式等层面诸要件已经有基本共识存在。就中国当下而言,经过30多年砥砺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识也已基本具备。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维命题的前提。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四中全会精神,就必须落实重大战略部署,就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让改革始终行进在法治的轨道上,越是重大改革,越要坚持法治先行,越要发挥法治的这种引领和推动作用。
事实上,改革有法有依、遇事依法进行,这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为多数人所认同的,法治思维不仅为治理国家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发展构建了价值根基。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少些滥用权力的自我膨胀,多些“依法守法”的慎重,学会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各项工作,为我国政治生活塑造出全新的生态面貌;对于广大公民来说也将多写对政府工作的肯定对我党的信任,党于人民把法治当作共同的行为规范,那么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终将实现。同时联结社会共同体,巩固核心价值观,在“看不见”的层面,法治同样可为改革的压舱石、发展的推进器。当然,强调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推进改革,并不是不要“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改革,应当鼓励大胆尝试,从而探索经验,但在过程中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获得授权,用法治方式护航改革。
改革离不开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改革的推进器。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法治也需要改革推进。改革与法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采取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什么轨道上推进改革,也就直接决定了能不能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等等。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改革的推进与法治的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发展的必然。正是因为有了法治的护航,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因此,在法治护航下的改革,必将创造出新的制度文明。(王茹仪)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