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关“留守儿童”的议案和建议越来越多。据数据显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多达6100多万人。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而作为祖国未来的一份子,留守儿童的生活确是让人堪忧。
留守儿童通常和老人一起居住,或者独自在家。于是总有这样的新闻进入我们的视野:留守女孩成为性侵对象、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总在无形中受到威胁。有一则新闻更是让人心碎,2012年11月15日,一个寒冷的雨夜,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为了取暖钻到垃圾箱中生起了火,这个垃圾箱却成了5个幼小生命的终点。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家里无人看管,一个孩子更是因为母亲的改嫁父亲的打骂而不愿回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名留守儿童像野草一样胡乱生长,最终从留守儿童变成了流浪少年。孩子们走出大山,来到了城市,而城市的生活却比无人问津的家更寂寞,比父亲的打骂更残忍,甚至在寒冷的天气里没有一床棉被,于是他们用垃圾箱取暖,最后却变成殡仪馆内冰冷的尸体。
除了幼小的生命无声无息的殒灭,留守儿童走上弯路甚至触碰法律的新闻也屡屡可见,每一条都让人心痛唏嘘。留守儿童之所以屡出问题,最大的原因在于父母常年外出,家里无人看管,没有人教会年幼的他们辨别是非,而他们也缺失了太多在这个年纪里本应拥有的爱和关注,这偌大的感情缺口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但缺少沟通和交流,孩子更是无法得到及时的开导。从留守到流浪,仅仅是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吗?三毛曾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而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没有爱的家不成为家,那只是一栋破败的老屋,而他们早已无家可归。
孩子无比渴望着亲情,全国人大代表马雪花管这叫:“亲情饥饿感”。她在提案中指出一个现实的问题:“农民工在城里工资待遇低,没有住房,特别是上学问题无法解决,是儿童被迫留守的重要原因。这些实际问题,农民工自己无法一一解决。”
翟美卿委员对此给出了她的1+8模式:针对留守儿童这一个主体,政府应该有的8项制度:建立和落实农村留守儿童财政保障制度、救助保障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平等接受教育制度,驻村民警和乡镇司法助理员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制度;还有社会援助制度,落实校园及其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制度,最后还有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制度和统计年报制度,为政府管理提供依据。
这项制度若是建立并且有效实施,或许能给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保护网,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却并未在方案里具体提出,而这恰恰是最为关键的。
我认为除了保护网,更应给孩子一个可以感受爱和交流内心的平台,这需要国家政府再对此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如果无法改变孩子被留在家里的现状,那么至少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再流浪。(孙瑜蔓)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