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当舆论场的乌合之众

2015-06-05 10:39 来源:映象网

  2015年5月18日,28岁的中南大学河南籍研三学生姜东身从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身亡。网传其留下五千字遗书,表明自己因论文答辩遭导师为难无法通过,才选择自杀。这篇矛头直指导师和高校教育的遗书立刻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此高的关注度背后却缺乏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舆论场内的看客。在事件没有调查清楚之前,网友就已经用盲目的声讨和谩骂为事件定性甚至上纲上线。

  类似的情况在近日发生得十分频繁。4月10日,天津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吴昕怡在单人宿舍烧炭自杀。她留下的遗书和媒体对事件报道的不完整让学校深陷舆论漩涡。点开微博相关的话题讨论,多是对天津师范大学的谩骂,校方的声明亦被看做是推卸责任。从成都司机打人事件到“云南导游发飙”,从“交警打抱孩子女人”到“学生给女教师打伞”,这些热门话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事件一发布,网友就根据零碎的信息和表面现象评定是非功过。这种缺乏理性思考一哄而上的行为已经成了社会的惯性,是我们整个时代的缩影。新闻追求时效,每时每刻都有新鲜热辣的消息发出,受众也乐于加入快节奏的批判狂欢。一方面,受众有限的时间难以应对无限的信息,为了压缩单条新闻所消耗的时间,他们对事件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第一感觉;另一方面,媒介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碎片化,增加了受众甄别信息真伪和网络管理的难度。网络“把关人”的缺失使大众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表达几乎不受任何控制。

  事实证明,缺乏理性的舆论是站不住脚的。上述许多事件的真相都在几天内抽丝剥茧地显现出来,而社会舆论也跟着一百八十度转向。不知这种尴尬的逆转是否会让人们正视理性的重要性?

  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真相和事件全貌浮出水面需要一定的时间。狩猎忌急进,有把握的时候才能出手,评判事物也是一样。话语权即是我们手中的弓,要想正中社会问题的靶心,我们必须瞄准,再瞄准。要知道,社会从来不缺乏关注,缺乏的只是思考。(陈颂)

  

责编:刘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