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路治欧 > 正文

路治欧:“无底线质疑”伤害社会之美

2013-01-06 15:28 来源:东方今报

  “无底线质疑”伤害社会之美

  上周,被工友用充气泵击伤、得到公益救助的13岁男孩杜传旺还躺在病床上。但一场与他有关的质疑浪潮引发了人们对于“质疑底线”的反思。

  为“充气男孩”小传旺募捐的天使妈妈基金,在救助细节和账目上受到网友质疑,甚至成为媒体人仇子明“不整死天使妈妈不罢休”的目标。山东齐鲁电视台主持人王羲因曾在微博为杜求援而陷入了“故意渲染杜传旺遭遇”以图圈钱的风波中,甚至王羲的家庭生活也被网友曝光。有人感叹:开局美好的慈善故事,却已不堪至此。《中国青年报》在《失控的质疑伤害了谁》里叹息:有几个真的是关心孩子?

  无独有偶。上周,北大校长周其凤跪母祝寿被指“作秀”或者“炒作”,为何完全符合中国伦理俗常的举动,却因主角是北大校长而被嘲弄?

  没人献爱心时,质疑社会冷漠;有人献爱心时,又质疑爱心人士心怀叵测。官员板着面孔被指没有人情味,稍微展露一下真性情又被称作表演和炒作。无底线的质疑只会伤害这个社会的善心和善意。

  “71.8%受访者确认身边遍存习惯性质疑者”,一份调查数据让我们欣慰公众的独立意识,也担忧“习惯性”背后的无信任和贴标签思维。我们不担心习惯性质疑,但是面对无底线的质疑却忧心忡忡。

  时评人李记称:“质疑的底线是不能让好人绝望”,“毫无底线的人身攻击、哗众取宠的恶意导向,确实能让一些人过足‘洁癖瘾’”,却损害了社会整体向善的氛围。

  媒体人邓飞说道:“一个沉默中国,因为微博,变成了一个激烈的质疑中国。这已是社会进步,质疑是必需的是必要的,但我们要学习观察、调查、分析和判断,理智区分辱骂、臆想、有证据质疑,才能免于迷失,免于被裹胁被愚弄,共识、合作和大规模社会进步才有可能。”

  早日公布 谣言何在!

  上周,天津官方终于发布6·30蓟县商厦大火的监控录像。事发后,当地媒体无报道,当地有关部门不开发布会,不公布监控录像,也不接受媒体采访,在“商场经理下令关门”、“烧死300多人”的谣言满天飞时,才公布了10人死亡名单。当地官方委屈“老百姓不信政府,非得信传言”,如今面对政府公信力遭受重创,仍然未听到当地政府的反思。政府如此滞后地公布监控录像,是迫于舆论压力还是在反思后做出的改变?如果是前者,这次的压力虽然解除,但再遇突发事件,谣言或许还会弥漫网络。

  对“改革不足” 应多些包容

  7月19日,2011年度中央部门决算集中公开。与往年相比,这次公开更集中,格式更统一、内容更细化、说明更详细、概念更清晰,并增加了行政经费公开。这说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支出已经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江苏淮安提出的拟任干部全部实行财产申报公示也受到关注。不过,因为“公示内容暂不对公众公开,只在内网公示”而收获了更多公众的叹息:仅是内部公开算哪门子公示?

  温州不久前公布的“史上最细公务接待标准”中,对陪餐人数、菜品价格都做了规定。其中讲道:“今后公务人员在温州市内从事公务活动,确需在当地就餐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吃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过60元。”甚至还规定了陪餐人员不超过就餐人数。不过,质疑声也很快起来:为什么不限公务宴请?

  在某些人看来,这些地方是公务接待改革的典范。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些地方没有啃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一种投机行为?事实上,改革必然要牵涉各个方面,一步到位看似美好,却往往容易失败。不改革没人质疑,改革因为和民众的期望有落差而挨骂,只会让改革者噤若寒蝉。

  一篇刊于《人民日报》的文章如此劝告公众:“对于一项改革,看到它的缺陷,努力拾遗补缺,是正确、理性的选择。如果一味苛责求全,抱着急迫心态,可能打击改革者的积极性。”

  有评论指出,“改革之路道阻且长,舆论应该鼓励改革探路中渐进式的推动”,“枪打出头鸟”的舆论氛围只会让更多地方官员对改革望而却步。厘米推进也是进步,可以指出其不足,可以督促其改进,但不应求全责备,更不能片面地批评、嘲笑甚至谩骂,无端指责人家作秀、伪改革。

  拒收“剩男剩女” 字典也“打码”?

  上周,经过5年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出版发行。词典增收了“给力”、“微博”等3000多条词语,却拒收“剩男”、“剩女”和“同志”。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说,词典“是文明的印记、文化的符号”。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表示,除了通用性、生命力两个重要指标之外,还要考虑价值观和社会效果。

  时评人王学进对这种人文关怀不敢苟同。他认为,词典不是道德教科书,“用价值观去统领词典编写,必定会造成诸多自相矛盾之处,挂一漏万,留下许多遗憾”。

  按照专家的逻辑,拒收“剩男”、“剩女”和“同志”是为考虑价值观和社会效果,那“小姐”、“强盗”、“通奸”、“贪官”、“嫖娼”等贬义词均不可收了?但事实是几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都收了,这又作何解释?

  眼保健操是否有用 还需科学公证

  上周,“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成为话题。“无用论”之依据是:“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而不做眼保健操的美国,近视率却只有25%。”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上升原因众多,不过,只是个人自创的眼保健操,也并未经过科学验证和权威部门的论证。面对“求安慰、求真相、求解释”的呼吁,目前,教育部正组织相关眼科专家对此作出解释,会尽快公布。

  “洋城管”为何惹眼

  上周,在安徽合肥街头,洋城管上街执法,很是有趣。难道真是因为国人害怕丢了中国人的面子而选择服从?我们通过新闻发现,是“先敬礼 后讲理”让洋城管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是说话温和没有嚣张跋扈才更让人发不起脾气。

  不要用肤色和相貌来看待洋城管,从他们身上去思考该用什么方式来纠错或许对我们更有价值。

  契约精神 高于“拉黑权”

  上周,春秋航空公司因为“黑名单”而陷入争议。哈尔滨市民投诉此前乘坐该公司的飞机出现长达8个多小时的延误,获得200元赔偿的乘客竟被列入“黑名单”,因此无法购买春秋航空的机票。早在2007年,这家以低价而知名的航空公司就宣布实施“黑名单”制度。

  “黑名单”是企业合法经营行为还是侵犯乘客正当权益?春秋航空称,春秋在旅客订票之前,以非常醒目的字体提醒了“旅客延误不赔偿”等一系列差异化服务条款。按规定,售票时已约定误机不赔偿,乘客吵闹维权是缺乏契约精神。春秋航空有权拒绝服务。相对而言,质问“谁给了航空公司拉黑乘客的权利”的质问,与此相比就无力得多。

  乘客为了生命安全应当对航班延误多些理解,航空公司也应更大限度地满足乘客的知情权,提高服务水准,避免人为原因造成延误。

  京城暴雨

  该反思什么?

  7月21日午后到22日凌晨,北京遭遇61年未遇的罕见特强降雨。

  央视新闻联播看到,“最强暴雨”中流淌有温暖和感动。新华社评论称,“北京精神”在暴雨中闪光。《环球时报》说:“北京大暴雨冲出中国现代化的原形。”南都社论总结:“暴雨之后收获感动更需要反思。”

  在网络上,“北京市民高度肯定这次暴雨中北京政府的应对工作”被实名认证的“网易新闻客户端”嘲讽一句:“这位名叫‘高度’的市民,你很幽默啊。”央视新闻主播李小萌说:“大雨中,殉职的英雄、忘我的环卫工、勇敢的志愿者,他们是在危难中替你们补台的,不是在总结时为你们添彩的。”

  在我看来,面对一场造成37人死亡的大雨,政府还是要多一些反思。这场暴雨无疑首先是一场天灾,但是它也是一场不应该死这么多人的天灾。“深刻的反思是必需的,它应从政府开始。”由德国百年前建设的青岛下水道被广为传播,什么时候“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能真正落实到城市建设中呢?(路治欧)

责编:安文靖
0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