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一则“失联两天,一名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的消息引发关注。
近日,一则“失联两天,一名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的消息引发关注。据了解,遇害空姐今年21岁,5月6日,在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了一辆汽车赶往市内后遇害。郑州市办案民警表示,作案人员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有凶器,凶手仍在潜逃中,警方正在抓捕。滴滴平台回应称:万分悲痛和愧疚,密切配合、尽力协助。(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滴滴打人”暴力事件的热度还未散去,一则“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的消息让人触目惊心。正值青春妙龄的空姐,突遭毒手殒命,给亲人带来沉重的伤痛。这件事,也给了网约车平台一记重锤——乘客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忽视。
网约车进驻中国的这几年,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便利。一部手机、一个软件,让许多人的出行习惯发生改变。不可否认,网约车的出现,能够缓解高峰时段出租车不足的压力,让民众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有驾驶技术的人增加一份额外收入。但是安全、服务、监管方式差强人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跳出“空姐遇害”事件,全面审视滴滴平台,其忙于抢占市场份额、收割市场红利,疏于对入驻司机和车辆的资质及服务质量监管的行为,早已为悲剧埋下隐患。只要通过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的真实性审核,满足驾龄要求,就可以注册成为滴滴司机。放低的准入门槛让大批司机蜂拥而至,可是结果却不如人意。绕路、套牌、用快报废的车辆注册、遇到纠纷不怕被投诉、用暴力威胁乘客删除差评……由此看来,“空姐遇害”虽是个案,却并非偶然。
笔者认为,网约车平台要想可持续发展,安全控制是关键。首先,将准入门槛适当调高,除了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核外,还要加入司机法治及道德素养等测评项目的“体检”。其次,建立“人性化”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司机异常行为加以警示,遇到问题不能严肃考核“一刀切”了事。再次,扩大利用平台所掌握的乘客叫车“大数据”,在特殊时段和地域派单时,重点关注女性乘客,用软件推送乘车风险提示,记录车辆运行轨迹。更重要的是,网约车平台要在内部完善司机安全和服务信用系统,设置网约车司机“黑名单”,取消问题司机的资格,并永不复用。
出现问题,民众要的不是悲痛、愧疚和道歉,而是怎么避免、不再发生。只有抓好安全这个主题,将旅客安全置于最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才能走出一片天。(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