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大学村官等驻村,必须真正“住村”,不能做“嵌入式”干部,来走过场、镀档案,要真正以村民的身份住进村里、融入到村民中。
今天的农村,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时期,基层党组建设是促进村经济、文化、人文、环境等协调发展的保证力量。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出了系列管党治党的举措,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900多万名党员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而落实的强大基础,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坚实后盾,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涣散、弱化确实当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带头人”垂范作用需强化。当前,农村大多为“空心村”,老弱病残幼成为留守主体,这种现状促使村支书形成了“一权在手,听我号令”的唯权思想,出现“一言堂”、“拍板子”、“优亲厚友”等现象。在全面振兴农村的引领下,作为“带头人”,必须要增强“四个意识”,要自觉强化党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懂党务、精党务、善抓党务,增强党的本领。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向党中央靠拢,要主动克服自身存在的“小民意识”,要将共产主义信仰根深蒂固。提高带头致富的能力,要发挥党坚持不懈、不怕苦难的精神,积极为村发展想办法、找对策。
后备力量储备需加强。由于村发展动力不足和村干部待遇偏低的原因,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使村级党组织党员老龄化、后备力量储备严重不足。如何吸引年轻、有干劲、有想法的人回乡就业、谋发展,增强后备力量是关键。在全面振兴农村的引领下,要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薪资待遇,给予优秀的村干部适当奖励,让村干部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价值上得到认可,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吸引、来留住优秀的人在村中任职。加强后备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党纪党规、党的精神等的学习,夯实党性基础。
壮大队伍渠道需拓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何把真正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扎根在农村、发展在农村,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力量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大学村官等驻村,必须真正“住村”,不能做“嵌入式”干部,来走过场、镀档案,要真正以村民的身份住进村里、融入到村民中。积极探索“村干部异地任职”、干部入村就职的方法,采取邻村选聘、社会公选、选派的方式,将优秀的人才选到本村任职,为本村发展带来新思想、新办法。要引导本村村民摒除本土意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坚决抵制本村干部小团体化、村干部家族化的形象发生,开诚布公,对外来优秀人才要以诚相待,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到村里。(何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