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共享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一大批新兴“共享事物”正在朝我们走来,如若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它们还是会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
“有市民爆料,位于丽江市区太和西路的广源商厦内,停放的3辆小黄车被上私锁后,不知何人打印了10余张 ‘你的吗?’的质问纸条。商厦为办公楼,楼内公司很多,出入的人也杂,共享单车停在商厦本来就影响出行,上了私锁后,很多人觉得很气愤,看到有人贴出质问纸条后,不仅好笑还解恨。”(云南网,5月16日电)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巴掌大的纸条被密密麻麻地贴在单车上,上面写着“公车私锁,不要脸,你的吗?”这话虽然粗了点,但可能正是无数人在心里默念的。要是人人都像这样将单车上了私锁,还哪来共享可言?
2007年开始,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到2014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共享单车概念应运而生,直至2016年底,发展态势达到顶峰。可见,我国共享单车真正的“发育期”至今才有短短的三年时间,成长速度之快令人叹服。如今,国内一线城市基本都已普及,各共享单车企业还在陆续进驻二、三线城市,大有席卷全国之势。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那就是有些城市还没有真正做好引进单车的政策准备,大部分市民还没有真正做好共享的心理定位。看看这半年来网上的新闻,给单车上私锁、扎胎放气的,把单车扔进河里、挂在树上的,比比皆是。记者们“乐此不疲”的报道此事,却没有起到任何真正的警示作用,还是不断的有人占车、虐车。同时,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骑单车公然违反交通规则,一言不合就甩车走人的情况,骑单车乱停乱放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显然,这就是我们的规范约束制度没有跟上新兴事物产生发展的后果。
江苏南京市交警部门近日刚刚公布了首批20名共享单车交通违法失信人员名单,一旦被列进此名单,所有共享单车平台的注册使用都将对其关闭。不仅如此,这些失信人员的车管业务都将暂停办理,同时此数据还有可能纳入市民征信系统,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笔者认为将此“黑名单”纳入征信系统已然是必要之举,在“共享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一大批新兴“共享事物”正在朝我们走来,如若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它们还是会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所以,政府出台治理规则迫在眉睫,我们民众,也该在合理的约束下学会“共享”了。(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