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校为了做好宣传效果,要贫困学生参加领补助的摆拍,拍完之后还将补助收回。校长在学校的权力过大,一切校方决定都可以由校长一人做决定,这本身就是制度上的“病源”。
《法制晚报》曝光的“百名贫困生领补助,拍照后被收回”的新闻,在今天有了跟进报道。由乡镇政府牵头,组织纪委、财政、学区成立专班,对学校生活补助费发放情况进行自查整改,县纪委派出专班加强专项督查。要求对金山中学生活补助金发放情况进行核查,同时对县教育局,乡镇学区、金山中学实行三级问责处理。校长被免,贫困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补助。
这样的结果看似皆大欢喜,却让人有点五味陈杂。要不是媒体的及时报道以及网友的广泛关注,或许,这笔补助费还说不定会进了某些人的荷包里。摆拍的学生领补助照片,其实是对某些学校功利一面最好的讽刺。
学校为了做好宣传效果,要贫困学生参加领补助的摆拍,拍完之后还将补助收回。不就是典型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吗?面对上级领导,有照片来证明学校认真落实了相关规定发放生活补助,背后就将贫困生手上的钱收走。能够做得如此得心应手,自然是因为手中有权。
当学校成为某一个人“说一不二”地方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发生。当然,大多数校长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却不能忽视会有某些个别校长做出“见不得光”的事情。而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极易在网上引起舆论的持续发酵,从而深受伤害的不再是那些个别学校。对于这样情况的发生,不仅仅需要有关部门的应急机制,更需要一些相应的规定来约束校长手上的权力。
贫困补助需要依靠校方才能到贫困生手上,这在制度上就埋下了祸根。有些国家给予的补助,如果能由职能部门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上,而不经过学校这一道关口,或许存在的“灰色地带”就少一分。
校长在学校的权力过大,一切校方决定都可以由校长一人做决定,这本身就是制度上的“病源”。如果有第三方监管机制来约束校长手中的权力,这样的“丑闻”就缺少了发芽的土壤。单靠一方面要受助学校补贴,一方面又是贫困生来监督,其实让贫困生很难堪。要不是某位学生的“抱怨”,或许又被内部消化了。
在全民皆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要保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监督的权利。同时,也要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在学生举报学校后,能够不被学校“打击报复”而影响学业。这些都应该是教育部门应该做的功课,才能真正预防学校存在的权力任性。(刘颂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