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新闻评论
映象首页 > 新闻评论 > 评论新青年 > 正文

学徐州经验 打造“生态洛阳城”

2015-11-09 15:21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徐州与洛阳有着相似的市情。一是徐州也是老工业基地,徐州是一座依煤而立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

  据媒体报道:今年,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带队到江苏省徐州市考察项目及水系建设,大家目睹了老工业基地徐州通过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建设了一批风光秀美、涵养生态的湿地公园和精品园林,在全国开创“石头缝里种出绿色森林”典范,将徐州打造成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魄力和转型经验,进一步坚定了洛阳市加快水系及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信心。

  徐州与洛阳有着相似的市情。一是徐州也是老工业基地,徐州是一座依煤而立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亟须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生态环境欠账较多,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任务艰巨。二是徐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城市区位。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有5000多年的历史、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高祖刘邦故里及两汉文化发祥地。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为了做好城市建设,补上生态环境欠账,徐州市坚持下大力气抓好城市建设,把美化城市环境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实施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其中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最为密切的“水更清”、“地更绿”行动计划。通过持之以恒的城市水系建设,给城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以水为脉,城水交融;水在城中流,城在水边立”城市形象,有突出的工作亮点值得学习。

  大力度推进水生态建设。重点围绕控源截污、清淤贯通、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尾水资源化利用等五大工程,贯通了大运河、故黄河、奎河等城市水系,建成了一批集防洪排涝、滨水景观、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水系亮点工程,形成了“九河绕城、七湖润彭”的城市水网格局,城市水质、水系景观和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以云龙湖为例,周边整体搬迁7个村庄,改造800多亩菜地和水塘,铺设11公里环湖截污管道,仅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可见工作推动力度之大。

  大手笔规划建设水系景观。山水,是城市生命的活力所在。为做好山水融合,徐州近年来坚持以苏南理念推进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参与徐州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是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先进发达地区的规划设计单位,规划建设的标准和水平都非常高。金龙湖、大龙湖、云龙湖等城市水系,水域面积大、水质好,很好地处理功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湖形自然,护岸生态,层次丰富,充分体现了工程性、生态性及现代气息的有机融合。例如,在云龙湖周边征地2200亩,全部用于生态建设,徐州先后投资150多亿元,建成了风景秀丽的滨湖景观带,使云龙湖景区成为徐州市的生态明珠。

  大规模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曾经的“煤城”徐州,如今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领跑者”。粗放型经济模式下曾经欠下的生态债,如今徐州人民正在用“创新+智慧”型的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竭力“偿还”。2009年,潘安湖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在全国首创“采煤塌陷地复垦综合整治”新模式。近年来,这种综合治理模式已为徐州增添了上百个湖泊、湿地和景观区,近5年累计整治采煤塌陷地9万多亩,盘活利用工矿废弃地9000多亩,昔日的韩桥煤矿深度塌陷地,变身为南湖湿地公园;过去的夹河煤矿塌陷地,转变为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还建成了潘安湖湿地、督公湖湿地等一批风光秀美、涵养生态的湿地公园。

  学先进才能当先进。洛阳市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谋划实施一批引水蓄水治水工程,打通大水系、打造水景观、突出亲水性。学习徐州在城市水系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予以实施,洛阳最终定能实现以水兴产业、以水助城建、以水润文化、以水惠民生。

  进一步提高城市水系的建设标准。多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做到新理念武装、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解决好水系建设方面,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较多,自然性和生态性体现不够;能看的多,能玩的少,近水亲水效果不够好;水系建设与历史文化结合不够,文化元素和古都风韵体现不足。

  进一步坚持水系建设规划先行。水系规划水平决定水系建设水平,水系建设水平决定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统筹编制全市域水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区水利用专题规划,几个规划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尽快形成较为系统的规划文本,以指导和引领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改革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进一步做好水城融合和人水和谐。在治水思路上,要善于突破传统观念,努力解决好防洪与生态、景观之间的矛盾,妥善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河渠水系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以生态措施和生物措施为主,充分体现自然生态效果,做到人水相亲相融。(段昊)

(责任编辑:张释文)

微视评

新华社评论员: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又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