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10月26日起,《人民日报》推出“深化改革的基层创新”专栏,介绍基层改革深化的新探索和新成效,以期为各地的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启示,从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推进改革深化,汇聚改革合力。
从10月26日起,《人民日报》推出“深化改革的基层创新”专栏,介绍基层改革深化的新探索和新成效,以期为各地的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启示,从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推进改革深化,汇聚改革合力。首篇推出的贵州省“大厅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外无权力”的“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切实为百姓办实事、谋利益的今天,具有十分典型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确值得点赞。
一赞百姓办事进门不再“难”。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可以说是多年来的沉疴了。虽然各级党政部门那“门面”式的大厅里,都装饰着精美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但由于办事的部门之多,办公室之繁,人员分工之细,百姓办事往往遭遇“踢皮球”式的冷遇。贵州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了省本级具有行政审批权的56个部门和306项行政许可事项,百姓办事不必再去一间间、一个个地打听办公室和办事人员,径直到服务中心就行了,“进门”不再难。
二赞服务人员态度不再“硬”。我们的政府服务,按道理说完全应该“对事不对人”,因为“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但对于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人员来说,是“对人不对事”,在自己小小的办公室里,完全看人行事,对那些“不敬”的群众,往往就态度生硬,一个简单的事情都一拖再拖。在新型的“政务中心”模式下,大家的工作态度大家目睹着,心中自然就多了一份责任感和戒备之心,时间一久,习惯成自然,整个工作态度的转变也就顺理成章。这样,百姓看到的就少了黑脸,听到的就少了冷话,有效地促成了和谐局面。
三赞服务操作流程不再“暗”。贵州的模式下,“几十个部门、近200人在一个大厅服务,不仅互相之间有监督,所在部门也有监督,服务中心还有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也会一起跟进。”这样,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以前“暗箱操作”的诸多弊端都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腐败就失去了藏身之地,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将在这样的服务模式下形成。
四赞服务意识转变不再“痛”。在以前,坐在办公室里,自然多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权力感,特别是具有审批权的人员,觉得“审批权是一种‘宝贵资源’,是有利可图的,是可以用来‘寻租’的。”有了这样的意识,已经离腐败不远了。要他们彻底“转变”服务意识,比割他们的肉还“痛”,所以常常把党中央的要求贴在墙上挂在嘴边写到笔记里就是不落实都行动中。在现在的服务中心,大家失去了那份自我感觉的“尊严”,实际是少了滥用职权的机会,也就心安理得,反而没有觉得 “不痛快”,而是感到自己“不够快”了。这样,大家的服务意识转变在自觉的行动中,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这样的“政务服务中心”,贵州从省里开始,如今在市、县都已相继建立,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村里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这样以来,从省委省政府到最基层的行政村,形成了一张“政府服务”的大网,网住的是永不丢失的“民心”,网出的是满满的社会发展“正能量”。(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