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强调对中小学生减负,减轻孩子学习压力,可为什么还有家长给孩子增负呢?减负到底减掉了什么,是课业、是压力,还是只是文件上的减,实际中只是应付性的减呢。
是否对孩子进行“虎妈狼爸”式教育,是普遍家长的难题。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新京报网 2015年10月20日 )
笔者作为一名家长也亲身体验着家庭教育的苦恼。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强调对中小学生减负,减轻孩子学习压力,可为什么还有家长给孩子增负呢?减负到底减掉了什么,是课业、是压力,还是只是文件上的减,实际中只是应付性的减呢。其实,要说父母给孩子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笔者觉得不确切,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不喜欢孩子拥有自由,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把自己变成“虎妈狼爸”是即受批评又落埋怨,何苦而为呢。
中国的应试教育,铸就了每个学生必须用分说话,突出的成绩才能考上重点大学,将来会有好的前途,好的命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比较轻松。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有数据显示我国能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100个孩子只有10个孩子会考上重点大学。这样的概率给家长出了很大的难题,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跻身于这10%的行列当中,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摆在了孩子们的面前。作为父母除了给孩子找各种补课班,增加知识面、提高成绩,难道还有其他更好地办法去选择吗?学校将教育部门的政策条款、将学习好坏的利害关系告诉家长,为了将来不被子女埋怨,无奈的父母也只能选择将自己变成“虎妈狼爸”。这里也不乏一些走极端,过于偏激的家长存在,但那也只是少数。
除此之外,还有各大城市的择校热,各个重点校的尖刀班、重点班的存在,各类文化学校的存在,学习的导向变成了如何进入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同样在学校学习,如何高人一筹,胜人一步,补课、补课再补课,孩子们从早到晚在各个文化学校间穿梭,忙碌的还有家长们,提供后勤服务,为孩子补气提神,这种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种不良风气。如何扭转这种扭曲的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真正的减负,还孩子们天真快乐的童年,需要改变的不应只是家长,还需要教育部门加强监督,把教育竞争转变为公平教育、合理教育。
一项完全科学合理的减负政策,如何变得苍白无力。本来接受教育是每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却变成了孩子应该承担的义务。这种尴尬的局面摆在了教育部门的面前,要想将教育问题从根抓起,彻底整治是个慢功夫,需要时间、更需要改变。如何改变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一个课题,期望彻底的改变早日到了,解脱的不止是孩子,还有家长。(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