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私设“小金库”, 从来都被公认为违纪的非法行为。对其清查、治理,反反复复,数十年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时间在飞速流逝,“小金库”却依然保有旺盛“生命力”,甚至在一些地方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湖北省纪委监察厅11日公开通报,湖北一司法局私设“小金库”,两任局长及多名干部受到处分。通报显示,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司法局私设“小金库”,用于违规发放津补贴,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代旭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该局原局长黄刚,党组成员、副局长彭红,财务人员陈辉,职工高斌达等人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新华网)
私设“小金库”, 从来都被公认为违纪的非法行为。对其清查、治理,反反复复,数十年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时间在飞速流逝,“小金库”却依然保有旺盛“生命力”,甚至在一些地方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近日,湖北一司法局就因私设“小金库”而致多名机关干部受到纪律处分,波及范围之广,典型的“蛇鼠一窝”共同作案。
“小金库”,说白了就是从公共财政的大粮仓里“偷米”,实际上是一种变相贪污、挪用公款的行为。实际上,“小金库”屡禁不止,一方面是设立初始由“一把手”授意,具有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晓和掌握。知晓的人越少自然也就越安全。另一方面,人的天性普遍还是爱财的,“一把手”碍于现今的严苛纪律,也不太敢私人独吞违规津贴。由过往的“独乐乐”变为“众乐乐”,让单位的职工都能分一杯羹,把违规的天枰放置于平衡状态。既然大家都能“有福同享”,“攻守同盟”一旦形成,又有谁愿意揭开违规的“面纱”呢?总的说来,“小金库”之所以猖獗,与利益共同体作祟、官员自肥、官官相护是密不可分的。
要根治“小金库”这一社会顽疾也有一定难度,一是完善财产公开机制,将所有财政收入、支出均公布在政府官网,让纳税人知晓每一分钱的用途;二是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破除“法不责众”的思想。以“法”破万难,对涉及私设“小金库”的人员要不留情面“一锅端”,哪怕是调离或是退休,依然严肃追责;三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警示教育,特别是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范“小金库”出现的良好环境,在社会外界形成公众、媒体、网络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督模式,筑牢廉洁“防线”,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免疫力”。
从政为官就不要想发财,“小金库”中的储藏不过是暂时的既得利益,根本无法长久。物质上的富足也只是过眼烟云,精神上的富足才能让人“更上一层楼”。(刘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