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城镇调查失业率更要防数据造假

2018-03-09 09:37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2018年将把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

  我国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意义重大。多年以来,反映我国失业状况的重要数据,是公众早已熟知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就是由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主动申报失业登记而形成的一个数据。“登记”与“调查”仅一词之差,但背后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由于很多真正失业的人不一定会去登记,或者不知道要去登记,政府每年实际公布的登记失业率数字,要比真实状况要低一些。这个客观上失真的失业率数据,并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就业状况,也不利于精准制定就业政策,切实解决失业问题。

  比起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则是反映就业状况的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效的指标。因为它是基于相关部门主动进行人口抽样调查,而非依赖失业人员被动登记而产生的一个数据。城镇调查失业率的优势,一是在于样本科学,能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二是调查对象、范围较大,包括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人户分离的城镇户籍人口在内,都可以被调查,因此代表性更强。这样得出的失业率数据,可以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有利于开展失业问题治理和相关经济分析。同时,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态度变化,也显示了政府治理工作的决心。

  当然,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相对真实准确目前是从理论上来说的。失业率不仅是判断就业形势的晴雨表,而且是判断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对一个国家是如此,对每个地方也都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公众难免会产生一种忧虑:各地上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都能保证真实准确,没有加以任何修饰吗?毕竟,一个不太好看的调查失业率,有可能影响某些的地方政绩和脸面。

  要实现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保证数据真实,需要从上到下要构建一个完整严密的调查制度与指标体系,科学设计方案,禁绝人为干预,堵塞假造漏洞,加大力度处罚造假,鼓励民间和学术界对调查失业率等数据深入研究,把调查失业率真正变成经得起推敲的权威数据,而非“看上去权威”。还可借鉴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经验,公布多种形式的失业率,多维度呈现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推行调查失业率取代登记失业率,从顶层制度设计上讲,是前进的一大步。但是失业数据失真,除了调查设计缺陷、技术手段有限等客观因素之外,有意造假无疑是潜在的最大主观因素,也是接下来从上到下都必须要攻克的难题。因此,在推行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同时,攻克数据造假也必须同步跟进。(作者:何勇海)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