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全国统筹更应立足于长远

2017-12-12 09:55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6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达到66912亿元,比上年增加11758亿元,增长21.3%。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17亿元,增长19.5%;基金总支出3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41亿元,增长23.4%。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从各地情况看,有13个统计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可支付月数已不足1年,而黑龙江省的累计结余已为负数,赤字232亿元。

  囿于经济、历史、产业等多重因素,养老金的地区差异性越发明显、区域分化现象突出。《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6》全景呈现了2016年各地养老累计结余和可支付月数的情况。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13个地区的养老金支付能力不足1年,对于亏空地区来说,若没有外部输血提供足够的支撑,财政本就吃紧的地区将会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

  如同财政转移支付一样,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有利于让盈余地区补充亏损地区并做到“全国一盘棋”,弥补区域之间的差异。然而,养老金全国统筹跟财政转移支付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在支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财政支出的内容丰富而弹性空间更大,有的经费可以进行压缩和控制,即所谓的成本管理,甚至可以量入为出进行精准化预算。不过,养老金的支出更为刚性并具有极强的增长压力,不但要根据支出考量收入的状况,更要着眼长远和整体去进行控制。因而,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解决了内部性的分配问题,但如何解决整体性收不抵支,则需要立足于长远。

  这就需要在制度设计中,既要兼顾公平又要考虑效率,在发挥各地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防止利益分化形成的懈怠。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并努力寻求解决的良方,消除“划地为治”和“各扫门前雪”的利益局限,立足长远实施综合性、配套性的措施,让养老问题真正得到保障。

  “总量少、增长慢、开支大”是全国社保基金中养老金的现状,在当前养老金“池子越来越浅”的阶段,尽管从理论上讲,依靠目前的养老金节余,或者采用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可以填补养老金缺口,但在几年之后无结余的情况下又靠什么来支撑?此时若不未雨绸缪提出更多解决方案,整个养老金体系都将被击穿。

  未来的养老金改革应当综合实施,着力构建城镇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支柱”合理搭配的养老保障制度。既要实现养老渠道的多元化、保障的多轨化,又要以此提高养老金的总量和质量,如此养老全国统筹才有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挖掘。(作者:堂吉伟德)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