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科学,不能只着眼于生活富足

2017-10-30 09:16 来源:新京报

  越多的人低头捡六便士,就越需要有人抬头望月亮。

  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未来科学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作为今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获奖人,和青少年分享他对科学研究与人生的感悟。当有学生问道,如何看待以“好找工作”为标准选择专业的现象时,施一公说:“如果我们最后无论是学习也好,研究也好,还是做什么也好,我们主要的着眼点是什么工作挣钱多,什么工作能够生活得更富足,这个至少对年轻人来讲,是太不可思议的狭窄了。”

  施一公谈的是一个理想与饭碗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他的师弟高晓松在“炮轰”清华学霸梁植时就说过类似的话,“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毕业不是用来找工作的,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要胸怀天下,要改造国家”。

  可以看出,二人所要表达的价值是一样的:大学生求学与工作,不应仅以眼前的名利为圭臬,还要逐梦于知识与理想的价值;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之外,也要努力创造社会价值。

  很多年轻人都乐于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认为只有找到好的工作、挣得体面的收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追求财富、追求高阶的社会地位,这无可厚非,毕竟,免于匮乏、追求美好是人永恒的追求。但如果一个对科学有兴趣的年轻人为了“钱途”背弃初心,转而汲汲于名利,这不仅可惜,也是狭隘的人生取向。

  一个社会,光鲜亮丽的企业家与演艺明星如果能创造价值,他们就配得上人们的尊重。但那些专注于知识与科学理想的人,同样需要人们的致意。正是他们的兢兢业业,守得住书斋/实验室,坐得了冷板凳,才能贡献出一个个引领人类前进的重大发现。而这些价值,很多时候也非金钱可以衡量。

  越多的人低头捡六便士,就越需要有人抬头望月亮。解决了柴米油盐,人应该去追求价值性的东西。而所谓的价值性,就体现在能要咬定知识青山不放松,能用自己日拱一卒的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不见得就比其他人高尚,但这关涉一个人的科学理想不被辱没,初心不被背叛,以及这个社会是否足够包容。

  施一公鼓励年轻人追求科学知识与梦想,也正意及在此。(王言虎)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