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名校不收的“政绩式引才”要不得

2017-08-30 09:2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回顾中国古代历史,那些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英雄,莫不是引才用才的高手。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国力日强,九合诸侯,最后称霸天下。战国七雄独秦一统,关键在于五湖四海的用人理念,招贤纳士,集聚各方英才,形成了雄视天下的人才高地。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使用了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人杰。历代治乱兴衰,其得其失甚多。但归根到底则是: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当前,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争夺战,可谓异常激烈。若想在这场战役中胜出,就必须拥有鹰一样的眼光、海一样的胸怀,张开臂膀拥抱人才,用“妈妈式”服务温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首先要在“聚”上下功夫。视野要开阔,不能局限于一域,要推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定位要精准。各地基础不一、情况各异,对人才专业、层次、类型需求千差万别,引进人才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除了关注高层次、领军型人才,还要关注决定未来发展格局的新生代人才,也要把优秀企业家群体纳入视野,作为重要引进对象。方式要多元。要认真研究人才流动和发挥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探索采用柔性化、弹性化方式引才,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退休返聘、人才租赁等举措,广泛汇聚人才资源,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聚”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事而用。筑巢引凤只是人才工作的第一步,用当其时才是关键。现实中,一些地方大搞人才建设形象工程,为政绩而引才,片面看重人才的头衔和荣誉,“非海归不要”“非名校不收”,导致“引来女婿气走儿子”;有的为引才而引才,引进之后置之不理,导致人才无用武之地,只能“高兴地来,伤心地走”。这些做法皆不可取。对此,地方要当好“店小二”,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出发,架好桥梁,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和平台。要做好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工作,注重调动用人单位引才用才积极性,对引进的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正如种子生根发芽需要土壤、水分和光照,人才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为此,要不断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扫除束缚人才流动和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要在职称制度改革、财税支持政策、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要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真正做到寻觅人才如饥似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只要让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空气充盈整个社会空间,我们就一定能释放巨大人才红利,用“人才引擎”来提速创新驱动发展。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能早日实现。(许文飞)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