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村绿色资源变为财富

2017-08-10 09:4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大家谈】

  笔者在国土系统工作时,实地调研过很多贫困地区。贫困地区一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缓慢,但生态环境往往很好,实现绿色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跳出传统工业化发展思维,贫困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和绿水青山等资源优势,就有可能探索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绿色发展之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本地市场狭小、资金缺乏等传统约束已被大大突破。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交通和物流等的兴起,贫困地区不仅可以便捷地依托国内市场,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低成本地同发达地区共享教育、医疗、信息等服务。贫困地区有可能跳过传统工业化阶段,直接发展数字经济。

  此外,乡村价值被重新认识带来了新的资源优势。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对乡村资源的认识更多局限于传统“三农”概念,忽视乡村各种无形的绿色“新”资源,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体验。只要跳出传统“三农”概念,乡村到处是财富。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条件和新兴商业模式,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和绿水青山等无形绿色资源,就可以发展出绿色产业链,从而将无形的绿色资源转化为有形的财富。

  当然,贫困地区实现绿色发展,需要特殊政策的支持,比如探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扶贫不仅是从经济角度帮助贫困地区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更应站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从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生态环境视作稀缺的资源储备,探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衔接国家扶贫政策与生态保护。可以探索建立市场化的环境补偿机制,并设立专门针对贫困地区的绿色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构建环境补偿市场,设计出不同的环境交易产品。

  此外,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将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作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着眼于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为其发挥后来居上的优势创造条件。(作者:胡存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0日 02版)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