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让网约车为城市智慧交通铺条路

2017-06-12 09:3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经十路是济南一条重要的交通主干道,但长期以来它也是济南全城最拥堵的道路之一。今年3月初开始,济南交警和滴滴出行公司合作,在经十路上安装了首个以浮动车(移动中的机动车)轨迹作为数据基础的“智慧信号灯”。两个月后,成效初显,经十路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延误时间均下降了超过10%。(6月8日人民日报)

  周末在大城市间约顿饭,堵车时间或大于宴席上的时间。面对“堵城”标签,很多城市习惯性选择增量改革:比如在天上建轻轨,又比如在地下造地铁,实在没办法,扩路修道,摊大烧饼。不过,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越发“上了天”,而道路交通资源始终是个定量,此时的存量改革就尤其显得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数据链成为价值流,智慧交通正成为撬动出行效率的微妙支点。

  类似济南这样的“小招治堵”,成都等很多城市亦在实践着。比如,依据滴滴出行等数据支撑的“智慧信号灯”,能设计出早晚高峰、平峰以外的早晚次高峰、次平峰、夜间等11个时段。节假日、周一到周日也是每天都有不同方案。智慧交通根据实时的轨迹数据变化,看到配时方案的效果,快速迭代优化,从而让智慧信号灯分分钟都在“自我进化”。

  还是数字胜于雄辩:仅仅是信号灯的变化,济南经十路山大路到舜耕路路段,工作日早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 10.73%,晚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10.94%。多名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都说:“济南高峰期的交通似乎好了不少。”看得到的是信号灯的变化,但看不到的是对通行规律的掌控与遵从。智慧交通之意,就是根据实时轨迹数据,及时校准配时方案,快速迭代优化指令,让市民的每一次出行,都有动态最优交通信号系统与之相匹配。这种供给侧的变化,简言之,就是从“市民出门看路面的脸色”转型为“马路运转看市民出行的需求”。

  有一些数据,寓意着未来走 势:截至今年3月,中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均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目前,已有290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有超过300个城市和滴滴、蚂蚁金服、腾讯等企业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协议。在微妙的城市变化与宏观的公共治理之间,网约车正在为智慧城市提供另一种可能:跳脱出“烧钱补贴”的原始积累阶段,不仅在碳排放层面“一个APP里建起300多个纽约中央公园”,更专注于大数据优势构建起政府与企业“合力治堵”、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互联网之桥梁。

  从这个意义上说,属地版网约车新政当有前瞻的智慧与纠偏的勇气,在更辽阔的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的层面,挖掘共享经济作为建设可持续城市“第三条道路”的潜力。城市是人的城市,而非车的城市,把出行时间交给更美好的“诗与远方”,不妨放手让网约车等新经济带领城市走向智慧出行的彼岸。(作者:邓海建)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