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休假难落实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日前,有10个省份提出增设地方节假日的设想,不知此举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难题。
带薪休假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但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落空。几乎每过几年,我们的假期安排就要调整一番,之所以如此,毫无疑问,是因为此前的安排没有解决相应的问题。调整假期往往将“长假期”裁剪成几个“短假期”,或者将几个“短假期”拼接为“长假期”,从而在时间的剪裁和配置上屡屡出现反复。调整的理想效果是:在一定长度的假期内,员工自由选择休假,经济发展不受影响,而且各地的旅游资源能够得到逐步开发。换句话说,无论时间安排上如何调整,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往往被摆在更为关键的位置。这并非是政策无视员工的个人诉求,而是因为,将假期问题转化为旅游和经济消费问题,在行政上更易于落实,如从流入旅游市场人数的变化就能判定多少人处于休假之中。
由于管理上将休假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更简便易行,如何避免旅游资源在假期出行高峰不堪重负,如何化解人流过分集中对各项资源造成过分压力,成为假期结构调整时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对假期不断再分割就成为政府工作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假期的过分零碎最终又使真正的出行变得不可能。进入新年之后,各地先后公布了采用2.5天假期的时间表,增设地方节假日,不同于以往简单切割时间的做法,而是实质性地延长和增加了假期。它在设计上错开“十一”等长假出行高峰,只是非常简单地给人们增加了一点休息的时间,这点最难能可贵。增设地方节假日能否化解带薪休假落实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增设地方节假日,给人们提供了更多可支配时间,将节假日设置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一定程度上还能刺激地方的旅游业发展。不过,上述种种只是为带薪休假的落实提供了“可能”而已,至于这种“可能”能否转化为“现实”,背后还牵涉到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带薪休假缺乏国家法律的强制性保障,不少员工往往被迫或自愿放弃这份权益。企业要求员工利用假期完成相应的工作,和地方政府希望利用假期出行创造更加丰厚的旅游收入,从经济角度分析具有诸多一致性。既然在假期问题上有着如此分明的经济利益博弈,放弃带薪休假,当然也可能是一种符合经济预算的选择。
如果带薪休假注定只是变相的消费,如果休假可以随便接受或者拒绝,那么,再完善的假期安排、再丰富的假期资源也只能被浪费。企业和政府必须让员工明白,带薪休假是一件关乎“幸福感”的事情,它给予每个人休息的时间和空间,是为了保证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更富有质量。在这个问题面前,不应该鼓励“任劳任怨”的精神,对于企业架空带薪休假的做法,政府应该严惩不贷甚至强制推动带薪休假。
人不是机器,现代人在过分紧张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得不到充分休息而罹患忧郁症等病症带给经济的创伤和损失,远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放弃“带薪休假仍要发展经济”的指挥棒,让带薪休假不仅仅是权利,还是义务,才能化解行政中的种种尴尬,才能充分发挥增设地方节假日等各类创见的功用。(施经)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