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目前的应试教育感到焦虑,对孩子的技能培养忧心忡忡,文章恰好迎合了这些受众对教育制度的态度,加上情节耸动,自然不胫而走。
面对悲剧,请不要急于吃下带血的馒头
昨天,微信朋友圈被一篇题为《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文章刷屏了。文章讲述了江苏泰州某中学在1月14日统考时发生的一起悲剧,36岁的音乐教师吴老师在监考时猝死。文章用极为煽情的话写道,“令人惊讶的是,已经读初中的同学,竟然能在目睹吴老师最后挣扎呻吟中平静地做完题。”
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逻辑原点,由此出发,作者将当时的学生称为“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冷血,说的是学生们对老师最后的“挣扎呻吟”无动于衷,只知道埋头答题。无知,说的是学生们没有接受过抢救的相关知识,如果会,老师也许就能抢救过来。
如同精确制导武器一样,这篇文章一下就击中了那些对应试教育感到不满,对子女教育充满焦虑的靶向人群。如同为他们量身定制一样,文章给他们的不满和焦虑,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于是阅读、转发,瞬间成为一篇10万+的热门微信文章。他们还留下评论,纷纷对这些学生、对教育制度发表了许多感言。
然而,从公开的新闻报道中,这里涉及的情节并不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据《扬子晚报》报道,当天上午11点20分,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之后,这个班的孩子并没有像文中所说那样“看到老师没有反应,孩子们一个个主动交卷出教室了”,而是坐在课桌上,“没有收试卷,我们不敢乱动。”直到几个按捺不住的男生上前推了推吴老师,才发现吴老师昏倒了。学生哗然,“有的去报告校长,有的去喊隔壁老师。”显然,这些孩子并非文中所说“冷血”。除了这些细节,这篇微信文章中最站不住脚的一点在于,吴老师当时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学生们都是背对着吴老师考试,只是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之后,学生们没有等到老师来收卷子,转过身来才看到吴老师“就像睡着了”。文中“目睹”老师的“最后挣扎呻吟”又何从谈起呢?
在10月份学校组织的体检中,吴老师的身体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她的猝然离世是一起偶发的悲剧。学生们敬爱她,称她为“最美音乐教师”。吴老师的离去,对家人、对这些孩子,都是一起巨大的悲剧。学生们一面承受着敬爱的老师去世的悲痛,另一面却受到来自网络的无情攻击,被贴上“冷血无知”的标签。这对他们是极为不公正的。不仅有违事实,也缺乏逻辑支撑。这么一篇明显有逻辑漏洞的文章,只要在网上稍作搜索,即可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然而人们在阅读和转发的时候,更多的人并没有选择理性思考,而是顺着作者的思路,随之起舞,如同被操控的木偶。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这篇文章是为这些受众量身定制的。他们对目前的应试教育感到焦虑,对孩子的技能培养忧心忡忡,文章恰好迎合了这些受众对教育制度的态度,加上情节耸动,自然不胫而走。
诚然,今天已经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依靠半真半假的传闻,撰写出这类文章,作者只不过是在用别人的血,染红自己的馒头。受众不过是在用别人的鸡汤,浇灌自己心中的块垒。不过,面对悲剧,还是应当冷静理智一点,不要急于吃下别人递过来的人血馒头。(李小鹏)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