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对报告指出的各层次养老力量普遍不足问题,委员们提出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有人大代表特别提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是养老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
养老服务人员数量缺乏和素质不高的问题,的确已成为当下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养老护理面临的最急迫问题,与其说是人员严重不足,不如说是市场秩序尚未确立。有人大代表指出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老工作,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等现象固然是实情,但考虑问题不能超出现实阶段,用过于理想化的标准。
一个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总体还是由供需决定的,如果市场具备稳定的需求,并能出得起价格,自然会有年轻、有文化的人进入。但当下很多居家养老需要的护工,只要能做好基本的生活料理,并不需要多么年轻、有文化。至于拥有医疗、心理学等知识的护工,属于高端市场的需求,当下可能还比较小众。市场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再怎么呼吁、推动,可能也难以让太多年轻有文化的人提前进入养老市场。
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养老市场也是细分的,比如美国普通的护工(Certified Nursing Assistant),只需要小学4年级的阅读水平和75个学时的培训并通过一个简单的护理技术考试,取得一张证书即可工作。现在中国最需要推动的,可能是行业培训、市场规范的建立。
至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等,乍一看似乎是劣势,但如果市场规范,有健全的培训机制,这未尝不是优势。因为基础护理工作,并不需要多么精深的专业知识,需要的是细心耐心,年纪稍大一些也许更适合这些岗位。而且因为年龄、文化方面的原因,薪水还可以保持在更合理的价位,让更多中等收入家庭的人也可以雇用得起。所以全国人大及相关部门,接下来或许应在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行业规范方面,探索建立相关法规,让养老市场逐步走向更规范的阶段。市场发展好了,年轻有文化的人才进入就会水到渠成。(敬一山)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