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半小短假,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5-12-09 11:34 来源:河南日报

  近期,河北、江西、重庆等地相继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休假模式。2.5天短假该如何休?国家旅游局明确指出,要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将周五下午的工作时间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使周五下午腾出来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而不是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周五下午直接安排放假。(中国新闻网12月8日报道)

  继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调整夏季作息安排,让职工将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形成2.5天休假模式后,河北等省市纷纷出台意见鼓励落实,终于让我们看到“楼梯上的人下来了”。但两天半小短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据新京报一项调查显示,仅19.2%的受访者预计单位能落实2.5天假。此前,新华社曾援引新浪网调查称,“高达60.7%的网友对这一弹性休假的落实并不乐观”,认为实现“两天半小长假”的难度很大。

  有网友甚至认为,在既定的劳资关系、劳动监察等定量不变的情况下,在休假天数上繁复绣花,无非也就是个心理安慰。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不足二成人料定单位能落实小短假,倒不是说大家对带薪休假不在乎、更不是凭空宣泄悲观情绪,而是基于现实劳动休息权益之上的客观考量。顶层设计当然深谙中国带薪休假的现实困局,因此实则寄望这个“两天半”能单兵突进,攻破雷打不动的“不眠不休”的上班模式。不过,“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休起来”,和改革开放之初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显然不是一个概念。公民的休息休假权,是受宪法、劳动法和公务员法保护的,是权益不是福利。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还曾专门印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若说得再明白一点——企业再忙,经济压力再大,旅游景点再挤,都不是可以在公民休闲权上打主意的理由。

  近段时间来,有关带薪休假的意义之争,已经有了“剑走偏锋”的趋势。舆论大多呈现的,是扎堆休假给经济社会带来的直接危害。比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可减缓节日拥堵”,又比如改善“旅游软件”进而促进未来二三十年的中国旅游黄金期……很多人忘记了,带薪休假的本质属性是公民权利。被侵占或戕害的带薪休假制度,首先带来的危机,是“人”的危机。一则,从疲劳到过劳,从过劳到猝死,有时只是一步之遥。据估计,中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或相关影响。适度休假,合理休息,作为生产力意义上的“人”,才有了如汽车保养一样的正常养护程序。二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劳动文化,与贫瘠的公共供给相辅相成。不是说今时今日不要“勤”与“劳”,而应该在本就趋紧的社会压力上,在增益分享改革成果的“获得感”之中,以人文的休闲文化,为劳动大众舒缓减压。

  “两天半”小短假,当然是个有益的创举。不过,具体实施起来,固然各家有各家的情况,但也不能完全奉行“你有条件你先行”的逻辑。不然,在马太效应之下,又容易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只有推行并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为公众撑腰或兜底,确保你有你的“两天半”小短假,我有我的五天或十天年假,唯其如此,假日安排上的数字排布,才不至于成为纸面上的权利。(邓海建)

责编:张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