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危机公关

2015-10-29 09:29 来源:新民晚报

  青岛“天价虾”事件近来备受网络关注,自国庆期间事件报道之后,此后十多天时间持续发酵。对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青岛民众而言,这样的事件显然会带来考验。过去一段时间,不少网友拿“天价虾”这个话题极尽调侃青岛这座城市,当地政府部门手忙脚乱,很多青岛民众也感到委屈,但在汹涌的民意面前似乎都毫无还手之力。

  回顾青岛方面所作出的回应,最初有关部门调查事件,并及时弥补游客损失,此后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被停职检查,不仅如此,被宰游客一度还被邀请担任青岛旅游监督员,但被当事人拒绝。最新的进展是,本月20日,这位被宰游客获得青岛企业家“青岛滩”的5万元慰问奖励金,对此,当事人表示,这笔钱用在自己身上于心不安,并把钱捐了出去。

  面对这样一个事件,青岛的确挺努力,这可能是公众的普遍感觉。如何结束这样一个事件,甚至把这样一件坏事变成好事,无疑是这几天当地官员们思考的主要问题。从这段时间青岛的做法看,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被宰游客拒绝做青岛旅游监督员获得网友支持,而青岛企业家送慰问金的做法则让很多人疑惑——这个人是什么身份,是否有政府背景,这些问题再次把青岛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青岛给城市所做的危机公关显然没有成功。

  在网络舆论日趋发达的今天,一个负面公共事件对一座城市形象会带来致命的打击,“天价虾”事件火爆网络后,政府部门被动等待事件平息或者及时干预,都会影响事件后续发展。具体如何做,这需要技巧,前提是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清楚。

  回头看,偶然性因素无疑放大了这次事件,为什么是青岛而不是其他地方?有的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事实上,在青岛之后,不少地方爆出宰游客的新闻,每年黄金周都有类似的报道,但其影响力几乎都不及青岛,媒体在报道类似新闻的时候普遍提及青岛,不经意间那位游客在青岛的经历已经成为一个标准性事件。但实事求是地说,事件反响之所以如此大,并非只是事件本身导致的,舆论的反响有夸大的倾向。

  但即便肯定事件背后有偶然性因素的作用,仍然需要开展危机公关,过去青岛的做法,无论是邀请被宰游客监督当地旅游,还是企业家的慰问,对于当事人而言,他没有充分理由接受这样的待遇,对于围观者来说,更能明了这其中的“猫腻”——当地愿意做出这样的反应,主要是试图扭转网络舆论,从而修复城市形象。在危机公关越来越常见的今天,过去有效的技巧如今可能失效,对于青岛而言,危机公关过程中要避免再生枝节,一些常规的措施,比如组织力量整顿市场秩序,可能更能展现诚意。(何小手)

责编:张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