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晚间,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获以公布。获以公布。事业单位领导该选什么样的人,如何选拔,任期多长,如何考核,怎样监督……新规“回答”了一系列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专家分析,新规中的多项举措指向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弊病,旨在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6月3日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严重、效率低下,一直备受舆论诟病。特别是,部分事业单位领导,不遵循行业特有规律,“外行领导内行”,极大的损害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成为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比如,中国足球在谢亚龙、南勇等行政官僚“揠苗助长”式的领导下,已沦为亚洲二流,搞得舆论沸反盈天。显然,推行事业单位去官僚化改革,有利于事业甩掉行政包袱,轻装上阵,更好的服务公众。
首先,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有利于还原“干事”的属性。无须讳言,在群众眼里,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领导也是“官”。而部分事业单位领导也比较享受官员的头衔,甚至因行政身份的掣肘,将主要精力放在谋政绩上,丢掉了服务群众的基本属性。比如,部分中学为追求升学率等政绩,人为的缩减公助生名额,让群众无学可上。显然,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有助于事业单位领导“收心”,将精力放在干事上,更好的服务群众。
其次,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与行政机关类似,事业机关干部也需要股长、科长、处长,“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走。但事业单位干部,专业要求更高,更需“以才服人”。试想,整天只会“以文会文”,忙于“案牍劳形”,而在科研、教学上一窍不通,能带好学校么?因此,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并可以采取组织选拔、竞争(聘)上岗、公开选拔(聘)等方式选拔干部,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让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人岗更相适。
再者,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有利于打破“圈子”的禁锢。由于缺乏流动机制,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几乎一辈子在一个单位上班。人员缺乏流动,固然可以让人专业更娴熟,与单位感情更深,但也容易形成利益“圈子”、固定的“门派”,排斥外来人员,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显然,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先让领导实行任期制,有利于打破“圈子”的禁锢和人员流动的一潭死水。
当然,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疏通人才的“上行”通道的同时,也要通过“严”的考核、“实”的执行,畅通人才的“下行”渠道,将不合格的干部清退出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唯有如此,才能让干部“动”起来、事业“好”起来!(薛家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