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92岁的老学者拄着拐杖作报告,台下很多学生趴着睡觉。这样的强烈反差,自然会激起如潮的舆论反应。仅凭着网上简短的报道,和几张现场图片,坊间已经激烈地争论开来,议论之声大抵分为两派,一方认为这是一种走形式的活动,学生也许并非自愿而来,再加上可能报告内容枯燥,因此睡成一片并不为过;另一方则认为,面对92岁的老学者,年轻学子缺乏尊师重道的精神,也缺乏学术精神。想必,在争吵之余,几乎没有人关心吴老先生所作报告的内容是什么,围观者仅凭着直观反应对该事件下判断,自然少了理性的成分。
幸好,有媒体整理出了吴先生的报告全文,整篇报告即使算不上精彩绝伦,也不失真诚,在文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在建筑学上的立志过程和求知方法,内容真切动人,绝无空洞虚妄之言,我想在场的,即便不都是建筑学的学生,若能细听这位老学者的报告,也都能感受到求知的魅力。可惜的是,有那么多人趴下睡了。
当然,我也能理解不少学生对于形式化的报告或演讲的反感,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同感,不少网友认为趴着睡不足为奇。然而,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反感的是假大空的形式化报告或类似活动,我们并不反感一位颇有建树的老学者,也绝不反感尊师重道。就此而言,即便一些学生来到吴先生的讲台下是被“安排”的,即便活动本身有些形式化,然而,一位老学者的真诚演讲本身是值得我们仔细倾听的,因为在这里,倾听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学术态度。
如果学生们对活动本身有不满,大可以向组织者提建议,甚至是拒绝来参加。无论如何,在讲台下趴着睡都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让人痛心的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人也许并非对科学道德不理解,而是没有切实地将之落实到一己的心灵与行动中。因而,我想强调的是,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这是吴先生所作报告中的一段话,我以为,所谓对科学道德与求知精神的坚持,也须从尊重一位老学者的真诚演讲开始,没有一个个细节的尊重与坚守,便无法保证更大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不发生,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学者。
在求知路上,该有基本的尊重与严谨,这种治学传统不会因场合和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就此而言,我难以对学生们的趴下睡表示理解。就像吴先生在报告最后所讲的,“我虽已年逾九十,但仍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仍要求自己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向未来。”作为后辈的求知者,应在讲台下抬起头,听一听,用一种向上的精神承接这未来。(寇宇龙)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