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谁给了索礼教师辱骂学生的底气

2014-09-16 08:08 来源:武汉晚报

  近日,哈尔滨一女班主任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训斥学生一节课,随后学生凑钱贴班费为其买礼物。该县教育局通报称,已令涉事班主任退回礼金礼物,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此外该班主任与校长均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9月14日《南方都市报》)

  教师在课堂上公然向学生索要礼物并谩骂学生,性质很恶劣,严重抹黑了教师的整体形象。事件发生后,当地教育部门很快作出了处理。对此有人认为处理过轻,应当清除出教师队伍,并认为对于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要“零容忍”。显然,这种观点既是对个案恶劣的谴责,也是对由来已久存在于教师队伍中不正之风的深恶痛绝。

  不过,教师在课堂上索礼谩骂,并不是孤立的个案。当事教师何以会撕下道德的外衣,变得如此张狂、愤怒?搞清楚她的动机才能真正还原事件的本质。遗憾的是,在事后的处理中,对涉案的教师是讳莫如深。然而,从录音中教师的一段话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你说你们不看一看我咋交代,人家别的班老师都买了,咱班没买你说我丢不丢人”、“别的班老师不都挨屋送了吗?人家科任老师没来就放在桌子上了,你们不知道吗?”……

  这位教师夹杂着谩骂的训斥中,透露出了两层信息:一是别的班学生都给教师送礼了;二是所在班的学生没有组织送礼,让她感到没面子。其弦外之音即是“送礼很正常,不送礼才是不正常”。显然,就个案而言当事的教师受到处理不应是事件的休止符,她所提到的这些问题是否属实,应当予以深入的调查。

  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很多鱼病了则是水的问题。师德失范并不只是外在行为的表现,而是师德土壤中畸形的价值观念。所谓的送礼,已然异化成了教师被尊重的外在符号。这是怎样的师德氛围?毫无疑问,教师功利化、价值金钱化,正在侵蚀着师德的土壤。

  近些年有关师德建设的规定出台了一个又一个,且一个比一个严格。今年7月14日,教育部又公开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给教师划出了6条“红线”,并实行“一案双查”。然而,效果令人并不满意。今年教师节前当地教育部门也召开会议,重申“过节不收礼”的禁令,貌似严厉,却阻止不了如此极端个案的发生,这是为什么?

  师德建设不是简单地给“鱼”治病,还要治“水”。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创造更优良的从业环境,让教师得到制度的尊重;另一方面还得完善监督,引入社会参与,尤其是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作用,赋予家长足够的话语权,立足于预防,给师德辟出安全区更重要,培厚涵养师德的土壤。(武汉晚报评论员)

责编:刘大彬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