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哄笑《雷雨》是经典之殇

2014-08-13 08:16 来源:今晚报

  为推动话剧艺术普及,近日北京人艺推出经典话剧《雷雨》公益场。可是,这一经典剧目的演出,却遭遇了年轻观众的哄笑。“观众哄笑事件”,折射出经典艺术作品和当下年轻观众之间的隔阂。(据光明日报)

  在这场演出之后,这台《雷雨》转演上海,令人没想到的是,再遭年轻观众笑场。如果说一次是偶然,那么两次就有必然的成分了。经典艺术和年轻观众之间确实有隔阂。而且,这层隔阂还有令人忧虑的日益增厚的趋势。

  在电视荧屏、平板电脑、大屏幕电影面前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可能不懂得剧院的“规矩”。在剧院里是不能哄笑的,电影院可以,剧场不可以。这是一种常识,也是一种礼节。哄笑是对演员的不尊重,而且在一种现场演出的氛围中,受到观众哄笑也会极大影响演员的情绪乃至演出状态。曾发生过话剧遭哄笑后,演员因为气愤而拒绝谢幕的事。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小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全然颠覆了“大时代”的“大叙事”的价值,“大时代”的家庭悲剧在“小时代”的年轻人看来却是家庭“喜剧”,他们不懂得欣赏经典与观看偶像剧之间截然不同的意味。报道中有观众说,“《雷雨》台词很搞笑,剧情编得太离奇”。这不正反映出当下一些年轻人与经典的疏离吗?

  缺少对经典的尊重,这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社会的失责。如果给一代人的精神营养品始终都是一些胡编乱造、脱离现实的“神剧”的话,他们所能吸收的也就是这些乌七八糟的浅层的理念价值。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不会懂得欣赏悲剧的经典,更不会懂得尊敬悲剧的经典。

  那么像有些人提议的,把《雷雨》这些经典改编了,使它接了地气,与时代拉近,就可以解决年轻人嘲笑乃至拒斥的难题。但是这样改来改去的剧目,台词变了,情节变了,就成了经典的“另类”。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无情淘汰过程。我们不能为了当代人的不理解而去“矮化”经典,而应提高当代人的欣赏水平以及知识能力去向经典“看齐”,不断开掘和汲取经典中的无穷养分。(崇 石)

责编:刘大彬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