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轮中央巡视现已进入收尾阶段。7日,5个中央巡视组通报了在河南、辽宁、甘肃、复旦大学、中粮集团发现的问题,河南、辽宁 、甘肃三省被指出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买官卖官”,这些曾出现在此前两轮中央巡视问 题“账单”中的词汇,在今年首轮中央巡视“账单”中再次出现。(7月8日《新京报》)
正如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日前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用好巡视这把“利剑”。从中央巡视组这几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巡视的“利剑”功能已“霜刃初显”,巡视不是走马观花,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无关痛痒的“小骂大表扬” ,而是剑挑脓疮,看问题准,查问题实,讲问题狠。这一点,从“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之类敏感字眼能频频出现在巡视问题“清单” 中即可见一斑。
而从这几轮巡视中,巡视组都发现“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问题的存在,说明当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宗旨观念淡薄、权力意识扭曲,权力商品化、权力运行市场化的问题,不是“权为民所用”,而是“权为私所用”“利为己所谋”。如此,权力就不再是为人民服务的抓手和资源,而成了用来寻租、牟利、待价以沽的“私器”和工具。
习近平同志针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曾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严以用权”。“权钱交易”等敏感词成为几轮中央巡视工作中的“高频词”,更加凸显了当前权力部门和领导干部“严以用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要“严以用权”,首先要对权力属性有正确的认识。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理应被用来为人民服务。因此,权力是责任,是信任,也是重托,只有出以公心,秉公用权,为人民谋福祉,为百姓解忧难,才能保证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
要“严以用权”,必须要有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和规范。权力如何正确使用,离不开对领导干部宗旨观念、党性观念的培养和教育,但仅有道德自觉显然是靠不住的,必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权力拥有者不能贪、不愿贪、不敢贪。 要通过惩戒机制、防范机制,让领导干部明了权力使用的“高压线”在哪儿、“边界线”在哪儿,知所行止。
要“严以用权”,还要加强和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很本质的特征是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清晰,减少和杜绝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之所以屡禁不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在许多领域,权力仍然可以对市场运行施加较大影响,官员或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中仍然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就给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所以,在各级政府简政放权、削 减审批事项业已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上,当前,此项工作仍然未到竞时,还需继续压缩权力对市场不适当干预的空间,更多地发挥市场自身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巡视是给党的肌体作“体检”,对任何地方、任何部门和任何人都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对于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在既不“讳言”的同时,也不“忌医”,要深入分析研判,该查处的查处,该诫勉的诫勉,该警示教育的警示教育,以儆效尤的同时,防微杜渐,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在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和权力部门手里,能真正用权以公,用权以廉,用权以严。(毛同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