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灵寿,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县委大院,淹没在城里漂亮的学校、宽阔的广场和高大的楼房中间,依旧是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在湖南临澧,县委大院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都是几栋破旧的红砖瓦片房。(6月18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县委大院,是一个县级地域的行政中枢所在,也是当地的权力部门中心。对于这样一个建筑物,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其实是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关切。人们无法淡定于“山寨白宫、天价机关大楼”以夺人眼球的形式出现在视线范围之内,这皆是因为人人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当政府部门的建筑用地标来定位自己的位置,那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减分,也就不可避免。
也许某些干部还会有“日子好过了,为何就不能做几栋大楼”的想法。殊不知这样的荒谬逻辑是源发于自己权力观念的错误。致力于老百姓的福祉,创造于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这正是执政党一直以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今日子是有所好转,但离“收入翻番”的目标还尚有差距,而做几栋大楼,更是违背于顶层设计者明确表明的“不做机关楼堂馆所”的约法三章。但凡有这种想法的,不妨在那些朴素甚至是有些破旧的县委大院中去吸取“真经”。
从这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灵寿县委组织部6名工作人员蜗居在约15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办公,而该县的县委大院已经有一处裂缝的墙体;茶陵县委大院的办公楼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邵县发改局下属的五个股的10名工作人员在两间打通的办公室内办公……这些县委大院中的“精打细算”,正是把“四两”之成本放在了自己办公场所上,而把“千斤”之力放到了整个县域的经济建设中去。
去年红遍网络的河南卢氏县委大院还犹在眼前:土坯房墙壁已经斑驳不堪,老旧的木窗户还在超期服役,当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公生明,廉生威”的横幅。诚然,一个党政机关的环境,会间接地用心理暗示的形式影响到公务人员。那些豪华大楼中的人们,自然会被眼前的花团锦簇给迷惑,他们会产生一种“大同”的幻想;而身在老旧县委大院的人们,会时刻心想着百姓还在过苦日子,那种感同身受之情必将油然而生。
有些百姓之所以会有把政府当成衙门的歧义,首先一点就是被机关大院那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威严所“震慑”。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当今,这就是一种远离群众的真问题。让权力住进“既不高尚,也不窝囊”的大院里,才可以吹起朴素作风推动当地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常说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但如果权力先把优先资源拿来给自己做起了楼堂馆所,这就不是手伸得长的问题,而是越出权限的问题了。艰苦朴素不是“破破烂烂”,而是“精精神神”。
在理想状态下,一个地方最好的建筑应该是学校和医院,最朴素的建筑应该是机关大院。当权力厘清了自己的定位,当监督已经发挥有效的威力,那这样的理想状态,是可以赋予更多期待的。(宋乔乔)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