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质疑“治霾神器”背后的常识思维

2014-05-13 10: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兰州市购置了高射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可有效对抗雾霾、粉尘等”。而西安市新城区市容园林局也新购置多功能抑尘车投入使用,媒体将之称为“治霾神器”。

  “治霾神器”当然不是浪得虚名。据介绍,目前,该车已经通过了西安市大气污染办公室的测评,结果非常理想:启动雾炮后3至5分钟,现场PM10浓度从117降到了70,PM2.5从55降到了40。而且,“治霾神器”也没有闲下来成为摆设,据相关负责人描述,负责雾炮车运转的有4个人:两个司机和两个操作人员,每天8时半到18时在新城区来回跑。

  既然“治霾神器”效果明显而且又使用充分,应该能够得到舆论的接受和欢迎了吧?可舆论还是不买账。这倒不仅仅是因为“治霾神器”价格不菲,一台“治霾神器”价格就要90多万,更是因为“治霾神器”并没有让人感到其实质的价值有多大,以及人们觉得这样的事情似乎没有征求、在意过自己的意见与反馈。所以,他们觉得有些不值,有些不解。这倒不是说公众的情绪是敏感的,看到什么新鲜事物都习惯性排斥,看到什么积极的尝试就戴上有色眼镜贬低,而是一些常识的确在让人产生疑问:“治霾神器”是否真的有效,“治霾神器”的购买需要怎样的程序?如果这些疑问不消除,“治霾神器”就很容易引起舆论的反弹和质疑。

  首先,“治霾神器”的效用该如何评价?单看测试的数据,“治霾神器”似乎十分有效,但是别忘记,那是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结果。而雾霾是不可能在局部存在的,它不会仅仅存在于“治霾神器”出现的地方。这是一个常识,根本无须引用专家所说的:“治霾神器”有点夸张,其治霾作用有限,但降尘还可以。所以必然出现这样的尴尬,“治霾神器”出没的地方,空气质量得到一段时间的好转,但“治霾神器”一离开,空气的质量就会下降。此时,“治霾神器”的作用就更像是心理安慰,除非满大街都是“治霾神器”,空气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根本好转。这显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治霾神器”还是叫做“雾炮车”更好一点,它的作用应该在拆迁现场之类的地方发挥,而不是什么治理雾霾。

  其次,“治霾神器”的购买该如何进行?雾霾当前,地方政府当然要想方设法消除雾霾,减少雾霾的影响。而且,可以肯定,雾霾的治理是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花费个90万元进行尝试并不能说是代价昂贵。问题是,对于新生产的设备,在购买前,其价值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其购买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使用后,其效果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虽然财政并不缺这点钱,但越是在花费巨大的专项投入面前,越是应该保证将钱花在刀刃上。如果公众对价值90万元的“治霾神器”充满疑问,就应该在后续的采购中看到、解读、尊重舆论的声音,以保证专款的效果可以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舆论的意见显然是不能缺少的。

  当然,“治霾神器”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没有人会头脑简单到以为有几个“治霾神器”的武装,雾霾就可以销声匿迹。这一点公众自然也是清楚的。他们的疑问更多来自内心的常识:雾霾的治理到底靠什么,几辆车能有多大的作用;雾霾治理的花费应该怎样做到合理,如何把财政的钱透明地花在刀刃上。如果之前人们就可以对所谓的“治霾神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他们就不会对如今的“治霾神器”有如此大的反应。这也是一个常识。

  乾羽(江苏 教师)

责编:彭向华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