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投资考验智慧 消费考验能力

2014-04-29 15: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媒体报道,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二季度的中国经济仍有可能维持稳中趋降的局面,经济增长率则可能维持在7.4%左右。

  这也意味着,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采取稳增长措施,出台相关的经济刺激政策。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级政府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来看,主要集中在投资和消费两大领域,特别是投资,仍然是各级政府用得最为熟练、最为顺手、最为习惯的手段。

  客观地讲,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很高水平的情况下,也只能依靠投资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手段。前提是,投资策略和消费方式都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与优化。

  显然,当前的经济形势,已不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无论是外部经济环境还是内部经济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必须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作出策略调整与优化。特别是在经历了4万亿投资拉动和其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情况下,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路模式。否则,都将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去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从总体上讲,确实对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产生了一定效果,并从去年下半年起出现了企稳迹象。但是,由于在投资的策略和消费的方式方面还没有做到准确把握、有效应对,特别是地方政府,仍然大量沿用传统的稳增长手段,如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因此,政策的效果在持续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从去年年底开始,经济又步入了下行通道。

  必须注意,经济再次出现下行现象,不是中央的决策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地方在执行方面打了折扣,没有能够正确把握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没有有效地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正因为如此,面对经济的下行格局,要想稳住阵脚,仍然必须发挥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但是如何发挥,则是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一种考验。亦即投资考验智慧,消费考验能力。

  应当说,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之一,在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仍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投资方式和思路,显然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不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持续有效的作用。地方政府投入了那么多的资金、消耗了那么多资源,却始终没有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有效的稳定作用,就是因为投资的策略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结构和布局等都不合理。就是只讲投资规模和数量,而不看投资质量和效果,没有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紧密结合起来,属于一种“病态式投资”、“强迫性投资”,投资的效率很低。

  要改变这种状况,自然需要考验决策者的智慧,考验决策者能否在需要与可能、眼前与长远之间找到平衡点。譬如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再走过去的投资老路,而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又如新近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从思路上讲,是没错的。像保障房建设、铁路建设等,但是,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被地方政府用偏。如近期一些地方再次出现落后的光伏企业“复活”现象,就值得关注。要知道,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投资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关注一些见效快的投资项目,更要注重长远利益,关注可持续性强的生产建设项目,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只有这样,经济的基础才能坚实,抗风险能力才能增强。

  那么,对消费来说,又如何才能发挥稳增长的作用呢?显然,与投资存在一些差别。因为,消费的答案很多,但很难找出最合适、最准确的答案。从目前有关方面列出的消费政策措施来看,应当说都是可行的,也是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但是,却又没有一个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信息消费,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具有很大的利用空间。问题是,到底从何入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消费对稳增长的作用,迄今为止目标仍不太明显。再如养老健康服务消费,无疑也是一大消费亮点,但从规划、布局和目标等方面来看,也没有一个部门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来,而是任由各地自作自画。

  令人担心的是,从地方政府在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的稳定作用方面,除了传统的刺激消费手段之外,实在看不到什么新手段。即便是中央各相关职能部门,也有束手无策的感觉。相反,一些民间探索出来的新的消费手段,在垄断和行政管制面前也很难发挥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消费是对政府能力的考验。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必须具有能够有效启动消费的能力。

  总之,投资和消费能否对稳增长发挥作用,并不给未来发展留下后遗症,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能力。投资是对各级政府智慧的考验,消费则是对各级政府能力的考验。(谭浩俊)

责编:刘大彬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