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在社会重大问题上处于困惑状态,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自信,也就不可能大踏步地前进。解答重大疑惑,凝聚思想共识,是理论工作最重要的职责。为此,中宣部理论局再次组织力量,编写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2013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六个“为什么”》修订版),科学地解答了人们关心的六个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观点鲜明,直面广大高校师生,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思想困惑。该书紧紧抓住事关社会制度和国体政体的重大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给予剖析,做出“有的放矢”的回答,既能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又可以通过对那些众说纷纭的重大问题的正确回答,帮助思政课教师明辨是非,提高分析和认识复杂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是说理透彻,对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出了重要补充。马克思说过,理论要想说服人,就必须彻底,而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本书抓住根本,透彻说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书中不仅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且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作了深入阐释,强调如果我们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苍白乏力,社会运转就会陷入混乱甚至停滞,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对于“普世价值”这一问题,书中明确肯定了人类共同价值的存在,认为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无法解释人类文明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借鉴。该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事实与逻辑的角度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全面理解和系统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三是通俗生动,努力做到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明白,这是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尽管六个问题都是一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系我国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但书中的论述并不是简单地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而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从干部群众的身边小事入手,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把抽象理论问题阐述得清楚明晰,力求做到最大程度的通俗化。特别是配以生动事例,更使道理不言自明。比如,在阐述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问题时,书中鲜明指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同时,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事实分别说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现实及历史意义,并从横向和纵向分别以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我国建设实际为论据,充分论证私有化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现阶段搞单一公有制也没有出路。如此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数据翔实的论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既做到了“深入”,又做到了“浅出”。总的感觉,全书内容深刻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文风清新活泼,更容易被大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同,不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辅助材料。(光明日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