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前至2020年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是指导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和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实际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确定这样的总体思路和路线图,一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先顺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目了然,有利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相促进。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我们党对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次《决定》将我们过去20多年所界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无疑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决定》也对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作出了明确界定,即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决定》在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强调了与之配套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改革: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五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六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就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更清楚了。
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既要坚定不移实施,又要积极稳妥推进,特别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都不能偏废。坚持这一方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就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针对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总体状况和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革除一些具体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好发展。
《决定》从三个方面提出和部署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出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二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都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必将有力推动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生动局面。因此,要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首位。
《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并从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改革举措和要求。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是我们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思路和必须抓好的重点任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要求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使人民幸福。具体到民生领域,就是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抓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因此,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决定》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作了阐述和部署:一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提出必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对群众反映较多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了部署,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重点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改革作出部署,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出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五、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为我们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来的。这次全会《决定》之所以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考虑:第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这恰好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内容。第二,这是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粗放式增长的延续,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近些年来快速上升,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因此,必须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决定》对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作出了重点部署,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重大改革举措。
六、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为我们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决定》在最后一部分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进行了阐述和部署。《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措施:一是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并宣布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光明日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