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青年理当更有活力,这不仅是因为“少年强则国家强”,而是因为关于年轻人的苦闷与惆怅,还常常指向社会发展深层次的疏漏与走偏。
5月14日媒体有一篇文章《莫让青春染暮气》,文章说,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80后果真已成为暮气沉沉的一代吗?作为一个80后,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且不乏奋力作为的同年代人,我并不这样认为。
种种指向特定群体的身份标签与整体形象暗喻,其实都是由围观者所做出。因为仅是围观,所以其定义往往并不准确。围观者总是以专属于自己的时代环境和价值观作为评判标准。在上一代人的眼中,下一代人总是正在垮掉;在下一代人眼中,上一代人又往往是冰冷与个性全无的。以自己的标杆来评价“他们”的80后,结论难免失真。
所以,真正理性的判断是:不必将80后与集体“老”去的一代画上等号,但须正视这个群体中正在弥漫着的暮气现象。正如一些观察者所指出的,青年社会中的暮气现象,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为“老年的青年”,80后的年轻人充其量不过30出头,但他们无法体验“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过的是负重前行的中年人日子;还有一种是“老练的青年”,不同于人们的传统认知,一些80后并不“如初生的虎犊、如海洋中不断增生的珊瑚岛”,他们活得比这个年龄更成熟,更格外地老练。
社会是一个平衡体,人生也应该是一个“循律渐进”的过程,从这样的角度来说,80后们的暮气现象无论如何都不是正常的。或者也可以说,它就像一个格外刺眼的社会征候,需要深度的制度纠偏来重焕青春。对于那些“老年的青年”来说,当下最需要的是制度性的解压,与收入分配体制的调整。
不得不再次引用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确,我们总难以获得一种理想与现实的两全,但一个国家的青年理当更有活力,这不仅是因为“少年强则国家强”,而是因为关于年轻人的苦闷与惆怅,还常常指向社会发展深层次的疏漏与走偏。青春不能无处安放,年轻人也理当是那个青春不灭理想尚存的群体——在被指责为集体“老”去的一代后,我愿意再次这样表述,以此致我们永不应暮气沉沉的80后。(王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