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新京报:"山寨大黄鸭"山寨不出创新精神

2013-09-09 07:19 来源:新京报

  山寨成了低成本高收益的“聪明”之举,像霍夫曼那样花几年才做出一个大黄鸭,似乎倒显得“愚笨”了。但这种“聪明”也是一种山寨,永远不可能创造出周游列国、赢得世人尊重的艺术品。

  9月6日,正版大黄鸭在园博园与市民见面。但在此之前,已有两只山寨大黄鸭,率先抢夺市民眼球,即大兴南海子公园高8米的山寨大黄鸭和玉渊潭公园穿着绿马甲的黄鸭。对此,大黄鸭引进方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法律顾问称,山寨大黄鸭可能会涉及直接侵权、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法律措施。

  北京的这两只山寨大黄鸭,还不是始作俑者。事实上,自从大黄鸭亮相香港以来,武汉、天津、杭州、佛山等多地,都曾出现各种山寨大黄鸭。国内的“山寨文化”,在大黄鸭身上展露无遗——任何一件产品风靡,万千山寨迅速跟进,丝毫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如“大黄鸭之父”霍夫曼所言,要看大黄鸭本来可以找他,可很多地方却只习惯找“捷径”,如此山寨之风,对创新是一种致命狙击。

  尽管也有人说,有澡盆玩具小黄鸭在前,霍夫曼的大黄鸭不过就是放大版,谈不上有多少创新。但这样的说法,显然有些自欺欺人。作为一种“场地+材料+情感”的装置艺术,霍夫曼为设计这大黄鸭所耗费的心血不菲,从萌生创意,到创作、反复修改和制作,花费了五六年时间。正是因为融入了独特的童真意趣和全新创意,大黄鸭才会周游世界十多个城市,广受欢迎。

  如果说霍夫曼的巨型橡皮鸭,是起于模仿,终于创新,那现在国内各地纷纷下水的山寨大黄鸭,从头到尾展现的都是拙劣模仿,没有丝毫创新。但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山寨似乎已融入国人潜意识,不光是那些商家做起来毫无羞耻意识、法律意识,很多围观者也觉得不过是看个乐子,真假并不重要。在如此氛围之下,山寨成了低成本高收益的“聪明”之举,像霍夫曼那样花几年才做出一个,似乎倒显得“愚笨”了。但这种“聪明”也是一种山寨,永远不可能创造出周游列国、赢得世人尊重的艺术品。

  山寨成风,创新土壤贫瘠,这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问题。有国外机构评选的“2012全球创新力企业百强”,我们无一家企业上榜。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大黄鸭引进方准备采取的法律维权,或许是一个提示:创新,要从严格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开始。如果费尽心血的一件产品刚问世,就淹没在山寨的海洋里,创作者得不到应有回报和尊重,久而久之,自然歪风压倒正气,人人等着山寨抄袭,而不思创新创造。道理并不复杂,关键还在执行。

  据说霍夫曼的大黄鸭,灵感本来自“中国制造”:上万黄色充气橡皮鸭,从中国运往美国的货轮上滑落漂浮于海面。创新往往就来自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奇思妙想,但这些种子能否最终萌芽结果,长成让世人惊艳的产品,取决于有没有能孕育创新的土壤。土壤中必不可少的,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