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网谣”何以有市场?

2013-09-05 14:57 来源:凤凰资讯

资料图

资料图  

  谣言总是与惑众联系在一起的。若干年后,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中国,谣言能够成为赚钱获利的一种手段,可谓旷世奇闻。这种挑战法律、挑战社会的现象,不仅应该受到道德的审判,更应受到法治的严惩。

  谣言惑众,对于社会的危害,人人皆知。法治重拳治谣,如果做到大谣小谣一起治、“官谣”“民谣”一起打,相信定能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但是,一碗水端平,仅仅是法治公平公正的尺度标准,也是基本要求。而解决谣言惑众问题,既要追究谣言的源头,更要追问产生谣言的社会根源。

  谣言为什么有市场?为什么很多人相信谣言,并且热衷于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传播?甚至为什么一个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会让不明真相的人们选择听信?根本的原因在于,公众对于真相的“饥渴”,对于媒体传播现状的失望。

  受众长期处于真相的“饥渴”状态,反映的是当下媒体,对社会现实状况有意或者无意的失察,是媒体公信力在受众心目中的下降。当受众在正规渠道得不到想要的真相,人们就容易在自媒体形态中寻找答案。许多谣言能够广泛传播,甚至轻而易举地在网络媒体上牟利,真正的土壤不是新媒体的形态本身,而是传统媒体的失语和不作为。

  最具典型意味的两个例子。一是湖南临武“瓜农死亡案”。一是薄熙来案件的公开审理。前者官方渠道传播的消息漏洞百出,使得网上传言风声水起,最后的结果是,官方早先否定的许多网络传言,最终在一片质疑声中成了倒逼出来的真相。而薄熙来案件的审理,因为完全放在公开透明的“全民围观”之下,反而这个完全可能传言漫天飞的案件,没有更多的谣言私下相传。

  两个最新最现实的传播案例告诉我们,消除谣言的市场,既要靠法治的重拳打击,更要靠官方对民众知情权的尊重,靠媒体对于真相追求的责任与担当。如果主流媒体、传统媒体,长期选择性报道功能性需求信息,而忽视民众希望监督社会、还原真相的信息,那么,人们就会因为长期积累的反感和不信任情绪,从单向的信息源中游离开来,寻找多元的信息传播源;官方媒体即便传播的信息为真,也会因为受众迫切需要关注的信息没有及时得到传递,而被人们放弃接受。这也是许多辟谣信息,跑不过谣言信息传播速度的重要原因。

  要从根本上制止谣言,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媒体真正发挥监督功能、解惑释惑还原真相的功能。这是占领舆论主阵地、取信于受众的根本手段。一个信息透明、言论畅通的社会,首先应该是媒体具有公信力的社会。而这个公信力,则取决于媒体对百姓知情权、话语权是否尊重与捍卫。谣言之所以能够惑众,正是因为众所不知,众所不明。这种信息饥饿、真相饥饿造成的谣言惑众,媒体本身应该从反思中,看到责任,看到担当。

  实话实说,有一说一。这既是官方和媒体维护民众知情权的法律要求,也是取信于民的根本所在。

  说真话,从每个公民做起,从媒体做起,从政治人物做起,谣言市场,才能不灭自灭。

责编:王嘉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