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最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为干部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落实“好干部”的要求,要积极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氛围,让“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琢磨人”有哪些表现
当前干部队伍突出存在“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心态。所谓“琢磨事”,是指把精力用在事业上,想干事、干好事;而“琢磨人”则是把心思用在投机钻营上,热衷拉关系、找靠山、搬是非。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做人”比“做事”重要,“琢磨事”司空见惯,形式各异。其具体表现有四。
一是琢磨领导,博取信任。《红楼梦》描写薛宝钗用心讨好贾母,点戏专点“老祖宗”喜爱的热闹戏文,挑点心专拣“老祖宗”喜爱的甜烂之食。与此相比,当今一些人在领导面前显得更为乖巧。有的信奉“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拍得好”,领导爱听什么就说什么,努力成为上司的“知音”;有的鞍前马后、殷勤服务,揣摩领导意图,掌握领导爱好,让领导觉得自己“贴心”;有的信誓旦旦,谁有权就听谁的话,谁得势就成为谁的人,让领导感到“靠得住”;有的吹喇叭、抬轿子,炮制“经验”,打造“典型”,为领导脸上贴金,让领导觉得“有本事”。
二是琢磨同事,谋求公认。因为选拔任用干部注重群众公认,一些人信奉“做事”不如“做人”,把心思用在疏通关系、笼络人心上。有的请客送礼、广交“朋友”,尤其是临近换届,通过串门、请吃、许诺、送礼甚至贿选四处拉票;有的进入 “圈子”、寻找“铁哥”,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都可以成为挑战公平正义的利益团体,进了“圈子”也就扩大了票源;有的搬弄是非、讨好“知音”,通过传播小道消息、说“悄悄话”套近乎,以求不失选票。
三是琢磨对手,扫除障碍。在有些人看来,有时稳住、打压对手比“推销”自己重要。有的施以恩惠、拉拢利诱,让有意见的人“失声”;一些人心胸狭窄、树“假想敌”,别人到领导办公室坐一会,他就疑心是不是打自己的“小报告”;领导会上表扬了谁,谁就将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可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四是琢磨“关系户”,寻找外力。有些干部抓工作不出彩,然而“琢磨人”却很在行,善于借助“招呼”、“曲径通幽”,让领导纠结于复杂的人事关系。有的请领导的上司打电话,虽然不是“指令性”意见,但你不能不重视;有的让领导的老同事、老同学、至亲、好友上门,即使“招呼”不靠谱,你也不能当耳边风;有的由一些重要部门的“人物”设宴,哪怕说的是酒话,你也得“看着办”。
如何让“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如果形成气候,必然导致投机者得利、老实人吃亏。为此需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让“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首先,践行“好干部”要求,改造主观世界。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特别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级干部要做“明白人”,喜欢“琢磨人”的更应该警醒,铭记习近平同志的“好干部”要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把青春献给事业,而不要把精力花在投机钻营上,以免“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次,规范“一把手”权力,构建制度“笼子”。完善用人选人制度,严格提名、推荐、考察、任命程序,体现集体领导、确保公平公正;强化用人监督制度,扩大民主、提高透明度,落实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建立用人问责制度,实行“谁提名,谁负责”的权责平衡,有效防止“潜规则”。
(原标题:让“琢磨人”的人“琢磨事”)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