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全国医德医风通不过考核的医生将被列入“黑名单”。在陕西富平县发生医生贩卖新生婴儿激怒社会舆论的背景下,医德考核引来新一轮激辩。一些人表达对这一做法的坚决支持,但也有很多人反对这样的“德治”,认为它破坏了医疗领域急需加强的“法治”。还有大量评论不相信出台这一措施能起任何效果。
这些不同声音的迅速云集反映了舆论中消沉、沮丧的情绪,以及在面对一项改革时的患得患失。改革常常因触动利益而遭到阻力,如果公共舆论也对它表达不信任,参与对它的夹击,它的推行环境就会更不利,个别争议就有可能获得在大范围内发酵它的影响力。
中国各行业的“德”如今都多少出了问题,除了官德频遭批评外,医德是行业道德中最饱受诟病的之一。全国有200多万医师,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标准既很容易列出来,又有很多强大的现实因素有可能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行业的普遍道德问题往往有着深刻的原因,在一个行业开展“教育”,通常要比惩罚它的个别败坏分子难得多。
然而整治社会“德”的问题总要行动,不能因为每一个行业都处在其他行业所构成大环境的包围中,大家就都把率先改革的责任推给别人。除了官场反腐败,医疗行业治理职业道德也带头下些猛药很得人心,没有理由可以证明这样做是过分的。
“德治”从十几年前提出来时就与“法治”是协调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制约是社会治理成功必须同时转起来的两个轮子。将二者对立起来要么是糊涂,要么是故意装糊涂,这样的对立在中国加速依法治国建设的大现实中是很奇怪的命题。
中国社会的道德危机有三方面的突出问题: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大面积失序、官德官风沦丧、职业道德严重缺失等。中国处处都需要构筑和加强道德的底线,官场、行业以及个人都负有各自不可推卸的责任。
支持医德医风建设,不意味着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道德面貌真的比其他行业更糟,而是因为它是当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汇集地,舆论的监督热情旺盛,社会对医疗改革的呼声很高。医生们从社会得到的合法回报未必是公平的,他们也有要说给社会听的一肚子苦水,医德建设因此必然伴随社会各种意见的不断碰撞。
医疗是处于中国体制边缘地带的庞大系统,它的很多问题既与“权力”沾边,又表现了市场的无序。这里需要对道德的坚守,也要切实摸索今天中国人对“钱”的理性态度。唱高调在这里是不管用的,太“现实”了必将最终付出代价。医德建设需要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投射过来的一张张巨大影子。
医生贩卖新生婴儿令人触目惊心。但它的发生绝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大量社会道德问题的簇拥和铺垫。医院往往比其他地方更像中国社会的缩影,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如果我们想要道德表现好的医院,我们除了督促医院本身,还需要同时在这个国家做些别的什么。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