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益突出的“官员失踪”问题,需要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问题真相不能失踪,处理结果更不能“断尾”,决不能拖成一笔糊涂账。
最近,“官员失踪”的新闻又多了起来。在湖北、湖南、广东等地,从畜牧兽医局长到财政所长再到区政协主席,均长时间杳无音讯。据报道,广州花都区政协主席王雁威“请假治病”已超50天,至今下落不明,连纪检部门都联系不上。
好好的官员,怎么突然就“丢”了?这样“玩失踪”,可不是一种游戏,而往往是关系其前途命运的“主动避险”。从大量案例看,所谓官员“失踪”,其实就是跑了、逃了,因为他们屁股上有屎、心里总发虚,稍有风吹草动,或者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还有的感觉捞得差不多了、谋划“安全着陆”,总之是动如脱兔、一去不返。
今年两会期间,最高检报告显示,五年共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6220人。被抓的都有数千之众,那么在逃的又有多少?由此可以想见“官员失踪”问题之严峻。就在广州,除了这位请假后“消失”的政协主席,近年来还有赴美旅游月余不归的局长、失踪5月才从境外寄回诊疗证明的村支书。如何治理不断冒出来的“官员失踪”现象,是纪检等职能部门亟须研究和破解的一大新课题。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应予辞退。而近年来的“失踪”官员,其失踪时间普遍超出了15天的底线,少则二三十天,多则一年半载甚至更长。与官员行踪长期隐没不闻相伴随的是,有关方面也一再“沉默是金”,对有关信息守口如瓶,从而引发各种腐败猜想、内幕传闻不断发酵传播,让人们在“传说”中焦虑地探寻官员下落。
不可否认,不见了的官员,有一些是因为“双规”等原因“被失踪”的,其信息公开需要一定程序;那些主动失踪的官员,其问题和性质的认定,也需要一定时间去调查。这些都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很多地方面对“失踪”官员带来的舆情涌动,往往一味采取拖字诀、混字法,任你一再追问、多方质疑、消息满天飞,我就是无可奉告;由你去关注案情、呼吁问责,我就是按兵不动,甚至避过风头,不了了之。
无论是面对党纪国法还是社会关切,针对日益突出的“官员失踪”问题,需要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问题真相不能失踪,处理结果更不能“断尾”,决不能拖成一笔糊涂账,这不仅事关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也影响着政府公信力。
所谓上工治未病,官员跑了再去追查,无论怎样都是被动的,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让问题官员跑不了路。如果平时就加强监督管理,用制度笼头套住权力,以透明阳光晾晒官员信息,夯实出境备案制度等堵截防线,一些失踪官员何至于能轻易脱身,又何至于陷入腐化堕落的歧途?
陆文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