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三公经费”公开,需要更加细化

2013-07-19 07:13 来源:新京报

  “三公经费”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更详细地公开。

  昨日,中央部门2012年财政决算报告公布。其中,中央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最受关注。根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总体看,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

  中央部门实际“三公”花费的减少,值得肯定。

  而且在“三公”公开的方式上,有的部门也比去年进一步细化。如审计署对其“三公”支出做了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在公布因公出国的团组和人数基础上,又公开了部级领导以及司局级、处级及以下审计人员出国团组和人数。

  不过,纵观中央部门的“三公”决算报告,目前的公开仍然存在不少让公众困惑的内容,这需要接下来更加详细的公开,向民众解释说明。

  对比有些部门最近两年的决算报告,有些数据感觉不太对劲。比如,中国气象局2011年的决算报告显示其有公车3380辆,到了2012年就成了4614辆,多出来1200多辆。而其报告称,2012年公务用车购置费286.07万元,只更新了22辆。财政部2011年有368辆公车,到2012年的报告中,这个数字就成了412辆,而其2012年公车购置只花了100.99万元,只更新了4辆公车。

  这些数字怎么算都对不上。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还是由于其他什么原因,在相关部门的报告中没有说明。

  有些部门的因公出国经费也让人看不懂。商务部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虽然比上年减少800多万元,但其中仅单列项贸易促进、境外培训及业务调研考察等支出就高达1367万元,超过因公出国(境)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一,却没有任何详细的说明解释。

  在公务接待方面,公众大都看到了钱是花了,但每次接单费用多少、接待了谁,都不知道。2012年,交通运输部公务接待费支出相较预算有超过10%的缩减,但其决算情况中,对公务接待费支出结算情况,却只有一句说明:“公务接待费支出939.37万元。主要用于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和智力引进工作、与国内相关单位业务交流等发生的接待支出。”如此,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在已公布决算情况的中央部门中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明确更令人生疑。

  无论是“三公”预算还是决算,公开得越详细越好。不彻底的公开,不但影响“三公”公开的公信,给民众心里留下疑惑,也给有些部门留下藏“猫腻”的空间。

  “三公”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彻底而详细的公开。推进预算和决算公开,“三公”公开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继续推进“三公”预算和决算公开,完全可以成为预算民主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突破口。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