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出现的“钱荒”引起各方关注。“中国即将发生美国式金融危机”、“中国将遇到金融改革的滑铁卢战役”等悲观论调开始影响人们的情绪。昨天的股市大跌,完全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因为近几年,人们对银行的“暴利”传闻深恶痛绝,银行几乎成为人们“杀富”的主要对象。银行股的下跌,导致大盘跌停,值得忧心,因为这些是“非正常因素”造成的不正常现象。毫无疑问,目前出现的银行“钱荒”和股市异常开始动摇人们的信心,甚至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前景的乐观态度。在期盼新的救市政策出台前,我们应了解造成当前“钱荒”和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目前似乎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和银行对着干。在世界面临金融危机时,唯有中国的银行业保持高额利润,去年银行年报的收益都高于其他主流行业。这些利润的取得,主要依靠垄断,人们的不满情绪始终不得发泄。如今,市场开始在改革30年来第一次真正发威,市场反对垄断是眼下金融风波的直接主因。
第二,这次“钱荒”的爆发,是对近几年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一次清算。中央和银监会,近年来为了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流动性的过度发展,不断出台限制政策,但各家银行使尽各种招数规避监管。例如:通过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或利用表外融资方案,使各家银行的信贷规模并没实质性缩小,相反却有“冒顶”,“跑水”风险。前几年银行间“荒钱”,“烧钱”之风甚嚣,造成今日的“钱荒”。
第三,近几年中国在基础建设、在刺激经济的同时造成资金过剩的错觉,而且大部分资金流向国企、央企。许多企业并没有把钱用在改善生产,改进环境的关键环节,而是投在理财产品上。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许多企业故意逾期不还钱,造成银行的资金链断裂。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最大、最不靠谱的资金黑洞,稀释了中国经济的自我修补能力。
第四,前几年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纷纷到期,各行面临还款的巨大压力。为能够保持市场的稳定,各家银行只好不断再推出新的理财产品,不断吸收新的资金入市“以新还旧”,甚至采用银行间拆借手段解决急需资金的燃眉之急。最近市场上票据贴现极为火爆,从另一个侧面证实当前“钱荒”的真实面目。
这次“钱荒”的发生,至少颠覆了传统的几个观点:认为国家会帮助因为非法经营造成损失的银行买单,国家会死保银行不倒,国企肯定会还钱,政府借钱一定能还。这些观点的改变或许是个好事,至少会教会人们如何真正的按市场规律办事,人们会尊重市场对银行的评价来选择投资伙伴。这就是市场净化功能的真实体现。
政府应考虑建立实体金融的概念,不再让金融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因为,当前的金融业早已物质化,产业化,属于新型制造业的范畴。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实体化,有利于透明监管,至少可以提前知道“钱荒”的发生。
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管好银行,而不是要砸掉银行,更不是靠非市场手段去“抢银行”。如何解决眼下的“钱荒”风波,考验当局的智慧和承受力:收缩太紧,可能会使个别银行面临破产,产生挤兑,这将是中国经济的灾难;而放松同样意味着巨大风险。如何恰到好处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又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掌握好“力度”、“时机”,非常重要。(作者 刘志勤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