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效能过低的实名制有针对性也无益

2013-06-15 09: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近日,厦门对该市所有的国字头、民营加油站执行严厉新规,其中规定,个人一般不得罐装购买汽油,确实需要必须先申请、打证明,实行“实名制”登记。由于厦门此前发生公交爆炸案,并造成严重后果,其间肇事者正是利用汽油,因此此次“汽油实名制”普遍被视为地方维稳新政,甫一出台,舆论哗然。

  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严厉新规,官方将其指导思想总结为“加强加油站安全监管”,通知印发并开始执行日期为6月9日——— 距离该市公交爆炸案仅两天,可见“紧急通知”实至名归。尽管此新规对此前的公交爆炸案只字未提,但它却容易让人想起此前昆明安宁的“口罩实名制”,因为炼油厂项目,当时不少民众表达抗议,地方官员为之烦恼,手足无措之际,“买口罩实名制”浮出水面。如今,很多解读倾向于认为,作为应对公共事件的应急之举,厦门的“汽油实名制”政策初衷与之相似。

  “口罩实名制”惊现市井后,彼时批评的声音如潮水般涌向安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一政策是为应对民间的反对声,它以近乎赤裸裸的方式告诉民众,一些政府部门为应对民间言说而煞费苦心。此次厦门“汽油实名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彰显的并非简单粗暴的官方意志。此前的公交爆炸案,无辜者罹难,事件威胁到公共安全,因此有必要厘清肇事者的作案动机,诉求,乃至积累的报复心态,而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公共政策或有必要作出相应调整。从政策逻辑上看,“汽油实名制”有其合理性,目前舆论的批评针对的主要是政策效果。

  实名制又添新丁,不出所料,目前的新闻报道显示,此次厦门新规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至于新规能否实现“安全监管”,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厦门尚未对政策作出说明。批评之际不妨回顾近年来的诸多实名制政策,从“菜刀实名制”到“避孕药实名制”,再到“口罩实名制”,观察诸多实名政策不难看出,它们或在受到批评后自生自灭,或在争议声中名存实亡,其命运殊途同归,让人唏嘘。

  制定者多考虑到政策将提升民众的责任意识和违法者的犯罪成本,然而政策执行过程却漏洞迭出。如“口罩实名制”,种种迹象表明,官方幻想以一己之力防止口罩用于抗争消费,孰不知,世间消费可通过零售、网购诸途,实名制看似有的放矢,消费者实则可用脚投票;又如“菜刀实名制”,虽然也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显然亦不尽如人意。这些实名制政策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针对的都是日常的消费品,而且,政策几乎无一例外地设想了如下行为路径,即通过公开的消费途径购买“犯罪”工具,继而“为非作歹”。而在实际生活中,那些真正的极端恶性事件,犯罪者往往别出心裁,有自己的行动计划,实名制考虑到计划中的一种,客观上却是可能性最小的一种,这就意味着,如今很多实名制,往往是用最笨拙的努力换取最低的治理效能。

  针对实名制政策相对靠谱的一种解释或是,它用于防止群体性事件,然而,吊诡的是,像手持菜刀行凶,以及携带汽油制造爆炸这样的恶性事件,都是由个人引发,群体事件色彩并不浓厚。实名制政策将个别事件想象成群体事件,也正如此,政策一出台往往就受到批评。

  厦门公交爆炸案发生后,反思普遍针对公交车的安全检查,很少有人将责任归咎于当前汽油产品的监管制度上,陈水总酝酿的悲剧,显然并非抓住了制度的漏洞。当然,今天批评形形色色的实名制政策,更主要是基于政策背后反映的僵硬的社会治理思路,才是这一系列政策的致命伤。

责编:李争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