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的高考“穿衣宝典”。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6月3日《新京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高考,再一次来临。据悉,全国参加2013年普通高考的考生预计900余万人。毫无疑问,对于这900余万考生而言,高考仍然是一场战争。如果“拼爹”没资本,那就来拼一拼被誉为最公平的考试制度——高考吧。
教育和考试公平,是社会公平最核心的内容。钱穆先生1951年发表《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文中说,考试“若全无标准,人事奔竞,偏枯偏荣,种种病象,将指不胜屈。”美国总统杰弗逊也说:最大的平等并不是财产或者政治上的平等,而是机会的平等。规避高考背后的“人事奔竞”现象,其意义不言自喻。作为教育部门,在这几天的考试时间里,要给他们提供最为公平的考试制度和竞争机会。因此,对于吉林省的“最严高考安检”,我们有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公共期待。
严防作弊,永远不是错。“最严高考安检”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是,“最严高考安检”却给大量考生及家长造成了额外的负担,并让考场确实变得如战场一般紧张。甚至说,能够“合理的走进考试”也成为了一门考试。为此,吉林的高考考生,如果不学一学“穿衣宝典”,很可能会让自己12年学生生涯提前结束。对于一些没有受过“穿衣宝典”训练的学生而言,可能会造成不公;对一些从社会上自由报考的考生而言,更可能会出现进不了考场的悲剧。
“最严高考安检”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最严高考安检”的板子,不应该只打在学生身上,尤其是不应打在全体考生身上,教育部门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加通过有效的途径来防止作弊行为的出现,而非让全体学生付出过多义务;二是,高考是事关学生命运的高考,考试的组织方便不应该设立过多的门槛来加剧考场的紧张氛围;三是,高考应该让学生轻松上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课外作业”,当下的高考,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不仅要解决食宿问题,还要解决好穿衣的问题,“最严高考安检”却还要要求学生解决好从内衣、文胸到腰带、鞋子,再到身体内的钢钉和牙套等问题,这显然有些苛刻。
在考场之外,需要教育部门为促进高考公平所做的事情还有许多:区域之间如何实现地区公平?名校如何打破属地的政策倾斜问题?高考加分,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完成清理?高考移民现象又如何才能杜绝?……凡此种种,不再列举。如果教育部门只按着考生们用力,而不去在宏观的政策方面追求更大的公平,则显然有些“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公平永远是高考的最基本原则。但是,高考不能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规律中进入无限的死循环。防止高考作弊,需要教育部门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用更大的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更加公平的制度设计,而不应该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加重考生的负担。(王传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