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总如果首先能在企业内部将成本压缩到最低,想尽办法节省开支,涨价还算说得过去;像现在这样,对内“按行政规律办事”,对外又“按市场规律办事”,如何能够服众?
与国家铁路局“三定”编制同时进行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机构编制粗有眉目:总部层面,原铁道部旧有的职能部门除公安局之外,其余部门被改换名称之后全数保留下来,此外,铁总还增设了物资管理部等一些新的部门。
对此,人们很疑惑:改革后铁总内设部门为何不减反增?站在“改革的代价”视角来考虑,这似乎并不奇怪。因为改革后,更多人的利益无论实质上是否有影响,但在名义上还是被损害了,所以需要平衡需要弥补,自然就需要更多的领导岗位来安排。但是,作为一个理应按市场规律办事的企业,这又实在太奇怪了。
显然,作为一家企业,铁路总公司并非富得流油,而是负债2.6万亿,亏损数十亿;尽管改制后,这个巨额债务肯定少不了要由纳税人来承担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铁总至少也应该有内部节约成本的意识,内设部门怎么能够不减反增呢?这算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吗?如果是一家普通的企业,明明面临巨额债务和严重亏损,却拼命增设机构雇养更多人,怎么能够不破产?
已经是企业身份的铁老大,内设部门不减反增,相关官员待遇个个不变,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铁路即将涨价的嫌疑。因为,盛光祖早在改革之初就说过,“目前铁路的平均票价是偏低的,至于今后的火车票价,还要按市场规律办,按照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来定票价”。对此,市场普遍预期,铁路票价上涨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今,铁总内设机构不减反增,更加重了人们的担忧:内部开支一点不节约,要想扭亏为盈,要想弥补巨额债务黑洞,钱从何处来?除了涨价还能有别的出路吗?恐怕没有了。
此前,公众就很担心,副部级的国家铁路局将如何监管正部级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事实证明,这样的监督的确很成问题。铁总如果首先能在企业内部将成本压缩到最低,想尽办法节省开支,涨价还算说得过去;像现在这样,对内“按行政规律办事”,对外又“按市场规律办事”,如何能够服众? (舒圣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