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重庆官方披露了不雅视频事件的处理情况,涉案的人数超出了传闻,虽然“大起底”来得比公众的期望晚了一些,但综合考虑案件复杂性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度,重庆方面的审慎还是可以理解的。至少,公众避免了面对“烂尾新闻”的挫折感。去年11月,在这起事件以相当戏剧化的方式呈现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一次压力测试,一次比人为预设更加有效更加完美的压力测试,测试官方、媒体和公众面对特殊情况的表现。在事件接近尾声的时候,不妨让我们评估一下各方参加压力测试的成绩。
就重庆官方而言,处理突发事件的第一反应是很快的,从雷政富不雅视频曝光,到相关部门确认视频真实并免去雷的职务立案调查,只用了63个小时。而后,当压力不断加大,不断有新的突发情况出现的时候,官方回应舆论的速率就明显降低。处理问题的态度很坚决,但发布的消息过于严谨,不“解渴”。一方面,在案件调查阶段确实应该秉持严肃审慎、不急不躁的工作态度;但另一方面,面对网络时代媒体和公众对于公共事件的信息饥渴,官方的既有工作机制显得滞后。从根本上讲,如果公众不能及时从可靠渠道获取信息,就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从传闻中获取信息。
就媒体而言,在整个事件中的推动和沟通作用是可圈可点的,客观、理性和负责任的舆论始终是主流。不雅视频曝光的时候,给予高度关注但不轻易下结论;官方及时回应的时候,媒体很有默契地一致给予高度评价,有建设性地传递正能量。这一事件的最大收获,应该是通过官方和舆论的良性互动,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从以往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回避和不透明处理,到今天普遍的积极回应。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小小的一步,但也许是很有意义的一步。当然,遗憾也是有的。比如说有的媒体老拿涉案的一位女性说事甚至作标题,而实际上这位女性只是从犯之一,这样的新闻报道可能就有点偏题。
就社会公众而言,在压力测试中承担的压力最小,但作用很大,因为围观就是力量。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不雅视频事件也不会具有指标性意义。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公共评论体现了相当的思维深度和对中国社会世态的精准把握。当然,公众作为个体出现的时候,理所当然地更多表现出情绪的宣泄和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的愉悦。但同时,作为现代社会的理性的人,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控那些本能的情绪。比如说,对于不雅视频中不涉及经济问题的当事人,应该与雷政富、韩树明作区别对待,给予恰当的处分,防止类似封建社会中对通奸者进行公开羞辱的行为,毕竟社会已经发展到法治和文明的阶段。
概言之,在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下,各方都应当逐渐适应动态和有压力的工作方式,适当的压力也是种动力,既从容不迫,又提高效率,共同坚守公民社会的法治底线,在压力测试和考验面前考出好成绩。(梁江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