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瓶装饮用水的国标中,水质指标仅有20项;相比之下,在自来水的标准中,水质指标有106项。中国瓶装水标准滞后,测菌仍然按照前苏联标准。据悉,地方瓶装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大多都有企业参与。
地下水重金属超标,水源被污染,自来水屡屡遭遇“二次污染”……诸如此类的事件让不少人对自来水“敬而远之”,于是各种瓶(桶)装水成为一些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最近一则关于“最会喝水的家庭”的新闻颇让公众有点羡慕嫉妒恨,说是北京有一对研究水质的夫妇已经20年不喝自来水。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清澈的瓶装水未必纯净,或许也隐藏着诸多不为公众所知的肮脏“秘密”,如“瓶装水水质标准不如自来水”、测菌仍然按照前苏联标准等等。由此看来,瓶装水标准不如自来水,农夫山泉不是孤例,可能是这个行业的“通病”。“天然水”、“山泉水”、“矿物质水”……未必都好于自来水,这些迷人眼的名词或是一些企业炒作、糊弄消费者的概念。与让人们不放心的奶制品一样,国标、地标、企标……这些纷繁芜杂的标准背后,不少都有行业巨头、利益集团不同程度的“参与”,难免夹杂太多的“私利”。行业标准由行业定,公益当然会被碾作泥,无人去兼顾。瓶装水标准的混乱,再次证明了监管的缺位和无为,以及“多龙不治水”的老一套弊病。
饮用水就是饮用水,不管它是自来水还是天然的、山泉的、矿物质的水,水质都攸关人的生命与健康,不应该因为名称的不同、价格的不同而水质有别。不管是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抑或是中国人或外国人,水都是生命之源,不应该区分什么地标、企标,而应该有统一的国标甚至世标。
瓶装水标准真的不如自来水?瓶装水为何缺乏统一的国标?雀巢、统一、可口可乐、康师傅等知名企业对此讳莫如深,均表示自己的生产标准是“企业秘密”;即便权威专家也是欲言又止、语焉不详,诡称“这很复杂,几句话说不清”。虽然我们不能仅凭“瓶装水国标不及自来水”,就臆断“瓶装水品质不如自来水”,但是“说不清”的“企业秘密”背后,公众的知情权如何安放?公众的生命健康如何保障?奶可以不喝,要喝可以买进口奶;水不能不喝,要喝也买不起进口水。
近几年流行向国外“移民潮”,代办移民手续的广告到处都是,笔者询问几位已经或正忙着移民的朋友:“为啥要移民?”很多人的答案是:外国水好,没有重金属;空气好,没有雾霾;奶好,没有三聚氰胺。乍开始姑妄听之,权当一句笑话,渐渐发现还真不是笑谈———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当环境恶劣危及生命健康与幸福感时,移民或许也是一种选项。然而能有这个选项的仅是个别人,而且移民的理由还过于无奈和悲怆。
这么多部门为何管不好一袋奶、一瓶水?这一声诘问太沉重,也过于让人费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不妨从为公众提供放心奶、放心水开始,这更为实在和实惠,也更受公众期盼和欢迎。(惠铭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