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有关“白领新标准”的微博,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按照这一标准,能够称得上白领的,不仅要月薪2万元以上的收入标准,还要有房有车有闲有品,有独特的娱乐方式,有钟爱的时尚品牌,众多网友表示自己又拖后腿。 (5月1日《广州日报》)
“白领新标准”不独今年才有。比如去年年初就有一份“2012中国新白领标准”出笼,内容大致与今年相同。官方也有具体的数字,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中有具体的月收入线:上海为5350元;北京为5000元;杭州为4980元;广州为4750元;南京为3780元……当然了,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数据显然是要提高的。另外,台湾漫画家朱德庸在《醋溜族》中这样定义过白领:年轻、不甘寂寞,在鳞次栉比的水泥楼群间,追逐金钱、爱情和流行,尽可能为自己而活。当然,这些都只具备参考意义。
现实的情况下,很多让人羡慕的“现任白领”们,也在大叹“伤不起”,因为当他们把自己的收入放在高企的生活成本下,特别是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下,巨大的压力感就会涌上心头。难怪有白领自嘲道:“一穷二白,白领真白。”这其实也可视为是当代白领的焦虑。
那么,对“白领的焦虑”我们究竟该如何解读呢?笔者以为,白领作为社会中间阶层的重要部分,是椭圆形社会结构的中坚力量。如果连白领都为生活而焦虑,收入低于白领阶层的人们,又该怎么办呢?一句话,白领普遍比较烦,说明白领们大多过得不快乐,更说明现实下大多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并不高。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警惕。
当然,对“白领的焦虑”,我们也要冷静看待。毕竟,白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绝大部分人是否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而不仅仅是“工资白领”。想到了印第安人的故事:一个考古队请印第安人当向导,辛苦跋涉3天后,印第安人说什么也不愿再往前走一步了。他们要求原地休息,并严肃地说:一定要休息一天,因为他们匆匆忙忙的赶了3天的路,他们的灵魂一定赶不上他们的脚步了,所以有必要停下来,等待他们的灵魂追赶上来。这个故事饱含着丰厚的心理营养和生存哲学,财富并不是最主要的,安宁和幸福才是最永恒的。在快马加鞭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需要精神财富的滋养。
而对于决策者来说,“白领新标准”的价值,还在于给了我们一个坐标,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白领级”的收入水平;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窗口,让人们清晰地看出“白领级”的收入水平在社会中的实际消费能力。因此,如何改变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防止社会资源过于集中,缩小贫富差距,当是值得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的一个严峻问题。唯此,白领称谓才能名副其实,“橄榄形社会”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公务员 袁浩)
相关新闻
更多>>